问答 百科手机端

拍马屁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2021-12-26 12:21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那么从什么时候其“拍马屁”变成了讨好、恭维之意呢?拍马屁由民俗发展而来“拍马屁”一词在文献资料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他原是最坏不过的,看见陶子尧官派熏天,官腔十足,晓得是欢喜拍马屁、戴炭篓子的一流人。

而拍马屁的典故却要追溯到往前翻500多年的元朝民俗。蒙古族是马上打天下,马对族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今天两个熟人相遇,第一句话通常是“哟,今天气色不错啊”之类的恭维之话。而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原本是褒义词。

要知道,人都是喜欢听好听话的,从来便是忠言逆耳,“好马”易与,“劣马”难题。所以长此以往,不管对方马如何,都要象征性的拍着马的屁股,说一句“好马”,走人了事。

自此,拍马屁成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发展到今天成为“阿谀奉承”的另类表达方法。

溜须、阿谀奉承、恭维拍马屁是元朝以后逐渐形成的,那么在这之前,人们同样会作出“拍马屁”的行为,那个时候叫什么?先来说“溜须”一词,源于宋朝。宋朝太宗年间有“寇老西儿”之称的寇准在一次宴会上,手下有个人叫丁谓,此人惯会讨好上司。丁谓看到寇准胡子上挂了一些菜汤,便急忙上去用自己的长袍大袖为他揩拭,寇准拂袖而起,说道“好赖你也是一介国家重臣,怎么还给上司干这种溜须的事儿呢”?

由此“溜须”指“讨好对方”流传了下来。

阿谀奉承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而“恭维”二字最早出现于汉朝,又做“恭惟”。西汉的王褒在《圣主得贤臣颂》开篇便写道“恭惟《春秋》法王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谦词,同样有示好的意思,但何时起成为和“阿谀奉承”一样的含义,便不得而知了。

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在西汉之前“说好听话、逢迎”的表达方式不详,但是在《孟子·告子下》有一句“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指的是曲意逢迎君主的昏庸之事,比助长君主昏庸更加可恶。

这大抵是最早的“拍马屁”表达方式了吧。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