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2024-03-05 05:00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个人私事一定不要到处说,尤其是在职场。

以及,秀恩爱死得快。

王冰冰“塌房”,真的太可惜了!

要知道能进入央视太不容易,前期得付出多少努力。

却因为一段不堪的“感情”,一个人渣,丢掉了得来不易的成果。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当年以治愈系笑容在央视人才堆里出圈的甜妹,被观众称之为“央视最美记者”。

说实话,因为长相优势,她已经比同期记者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这件事或许让她丢掉这份得来不易的事业。

作为公众人物,不管是记者也好,网红也罢,切记不可过度暴露自己的私生活。

虽然私生活的曝光会让流量数据好看、增加话题度。但是,它就把像把双刃剑,时时悬浮在头顶,人难免有松懈的时候。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而且,我觉得她真的没有必要贪图这点流量。凭着她的长相与才华,狠狠努力几年,在央视出彩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啊,公众人物,谨言慎行。

〔原创〕

网络世界无影墙,

各路豪杰来登场。

新闻报道及时有,

吃瓜群众细品尝。

直播带货轮番出,

文化娱乐八卦场。

多才多艺王冰冰,

时代朝女不落趟。

不顾气质和形象,

扑进浑水搅波浪。

公众人物当自律,

言行谨慎莫放荡。

网红不仅素质高,

社会能量要钢强。

只要观众不买账,

墙倒屋塌冰冰凉。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一、不要立高危人设,特别是清纯、甜美这种

网友一般对这种形象的明星抱有特别高期待,甚至会带着放大镜一帧帧过滤明星的私生活。

一旦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就会引起巨大反噬。

毁你的人往往就是当初喊着爱你的人。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二、爱惜自己的羽毛

在任何平台,对任何人,谨慎发言。在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不知道你干个啥,就能引起轩然大波。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三、眼光放亮一点。

找对象先搞清楚对方人品……不要急着往爱河里跳啊。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王冰冰的高人气,都是网友们捧起来的,所以与其说她是个记者,不如说她是个网红。

但最近王冰冰似乎遭遇到困境。由于她与徐嘉余恋情的公开,网友们便接连不断扒出徐嘉余的黑料。

近墨者黑,王冰冰当然也不能避免人设“塌房”,她账号个人简介从“央视记者王冰冰”改成了“记者王冰冰”,大家对她的好感度也瞬间降到冰点。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徐嘉余是否出轨粉丝,是否还在和前女友恋爱期间就追求王冰冰,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女友切换的速度太快,人品确实有些瑕疵。

甚至有人说王冰冰是第三者插足。

如此一来就涉及到道德问题了,作为央视记者,一个公众人物,大家的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才不管你长得多清纯。

捧的有多高,摔的就有多疼。

所以作为网红,为了避免“塌房”,除了有特长,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不仅仅是外表,人品必须永远摆在第一位。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如果没有央视的平台,她也只是路人甲,平台强于个人,站在平台上的高度而已。

所以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序良俗,发展好。

作为公众人物,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以前看到她,觉得她是一个活泼的,生动的,长着一张清纯脸的女记者,而且又有才,真的能给人好感。

这次事件对她来说,可能是不小的打击,两个人都没官宣,只是被人磕了下CP,就闹出那么大动静。

还有网上说人家离婚的ml的,听风就是雨,最后官方出来说话了,那是造谣,话说这样打击一个女孩子真的好吗?她没做什么天理不容的事吧!

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一名记者,要维护自己的形象,更应该珍惜的是自己的影响力,提升艺术水平,注重品德修养。

作为公众人物,不能只享受人设的红利,更应该有责任和担当,言行一致,真诚待人。既然选择把“优质偶像”当做自己的人设,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说到做到,给社会树立正面榜样。而不是当“两面人”,台上台下判若两人。

冰冰一直留给我的印象不错,我想能进央视做记者肯定也有她的过人之处。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清华美女状元做游戏主播被网友吐槽“浪费人才”,你怎么看?

这些年,电子竞技的发展有目共睹,连带着游戏主播也逐渐成为高速发展的个性职业。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个人总会比高校要做出更快的反应,当我们看到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也开始接纳电子竞技,为其尝试开设相关专业(方向)时,就应该能想到,有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名校学子可能已经在母校之前,就涉足这一领域了。而这种个人选择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当然,有的网友可能会借题发挥,“攻击”石悦本人,甚至会借此抨击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也是言论自由。但我希望,有意于投身游戏主播的名校学生,乃至一些意图发展电子竞技专业的高校管理者,能对这种言论不必介怀,毕竟,在舆论场上还有另一种声音是为石悦加油、鼓劲的。像石悦本人在微博上贴出报道截图和预感一股“血雨腥风”即将到来所展现出来的调侃与豁达,就值得我们学习。

个人感觉会有点惋惜,毕竟这种高学历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但目前社会的价值观正在慢慢转变,用古人的话叫笑贫不笑娼,无论别人做什么,只要不触犯法律,不违背道德,而且人家能得到快乐,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相信这种清华水平的人,是不会比我们笨的,她应该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曾经的高考状元和清华北大学霸,现在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游戏主播。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游戏主播石悦

对于此事,网上某些评论是这样的:

“真是低俗,这跟那些只会卖脸卖肉的网红有什么两样?”

“白瞎一个清华北大名额!中国少了一个好工程师,却多出来一个'主播'。是讽刺还是玩笑?”

“再过几年看她还能笑么,吃完这几年青春饭。用游戏祸害人,真是社会的毒瘤。”

“玩物丧志!做主播不需要上北大清华,最多上个传媒大学。浪费资源!”

之所以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因为我自己也深爱电子游戏,曾是周围人口中的“网瘾少年”。但对于某些自以为是的评论认为高考状元去做主播是“自降身价,浪费国家教育资源”,抱歉,我完全不能苟同。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2-
行业无对错,贵贱在自身。

这是网易新闻的标题,我觉得非常中肯。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没有一个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说有,那不是行业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对待这份职业的问题。游戏主播怎么了?游戏主播也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游戏推荐,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愉悦;游戏主播也讲究技术含量,需要保证持续高质量的内容产出,这一点不输给任何创意型的工作;另外,如今中国的游戏产业每年产值超过1400亿,已经可以和影视剧、文学、动漫等产业比肩,是国家未来大力扶持的行业。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更何况,石悦并不是一门心思地只玩游戏,沉迷其中。相反,她自己学习和研究视频剪辑,游戏配音还有特效渲染等技术,年纪轻轻就已经得到著名游戏公司的编导工作。

这是“玩物丧志”吗?别开玩笑了,这分明是”玩物立志”。

对她横加指责的人,无非集中在“北大清华的名校资源”最后竟然培养出一个“初中毕业生都能做的游戏主播”。且不说这些人是否了解游戏和主播行业,只凭在媒体上看到的只言片语就觉得自己一叶知秋。单就“名校资源”培养出“游戏主播”来论,这是教育的退步吗?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恰好相反,这是教育的进步。这是从“学以致用”到“学以致学” 的进步。石悦在采访中也说到,自己从小就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她的人生乐趣和兴趣。为了将优秀的游戏推荐给观众,她花大量时间研究游戏背后的制作过程,技术原理,剧情关卡设计等等,这些都变成了她的直播素材。她通过不断的学习,真正把兴趣培养成了职业。

这哪是教坏小朋友,这分明就是现实版的成功励志故事好么!

大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热情。大学不是人生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学习的起点。正如美国电视女王奥普拉·温弗莉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所说: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这个世界将会教给你们很多,这个地球就像一个学校,是我们人生的教室。我所学的应付这一切的秘密就是去勇于面对,正如我们面对大学课程一样。

石悦把她在学校里学到的美学设计能力,运用在游戏解说上。她的视频干货满满,趣味十足。而且她通过游戏,还结识了更多同样是清华毕业的师兄师姐。我要是她的老师简直要高兴地跳起来。

-3-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马丁博士的测算,近10年里人类的知识总量已达到每三年翻一番的增速。这意味着未来每一个人都将是“终身学习者”。如果抱着读一个好学校,然后找一份好工作的想法去考大学,毕业后很可能学过的知识早已经被颠覆地天翻地覆。试问四年前,有多少学校会教人工智能,开辟电子竞技专业,大力发展IT编程课程,或者教授新媒体写作技能?但理科教给我们的研究推理能力,工科教给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科教给我们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大学里丰富的资源平台帮助开拓的视野,这些都不会被时间淘汰,它们将成为受益终身的学习技能。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拿IT编程来举例,如果连控制变量法(物理中的经典实验方法)都不知道,你找个简单的程序Bug 都会手足无措。而新闻中文系毕业出来的人,写新媒体文章就是更加如鱼得水,妙笔生花。

如果按投资回报周期来看,大学应该是人生价值投资的早期,而不是末期。大学并不能教育我们未来应该去做什么,而是启迪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什么。做游戏主播是尝试,做建筑设计师也是尝试。“没有孰高孰低,贵贱在自身,高低靠用心。”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游戏主播,他们为了制作更优秀的内容,下的功夫一点都不少。比如B站上著名的游戏主播敖厂长。他从大学时期开始做游戏视频,如今拥有几百万粉丝,自己也成为知名的游戏评论人。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着要努力赚大钱,但连个四级单词都懒得背的时候,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啃国外的原版英文游戏;在很多人抱怨创意难做用户太作的时候,他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优质的游戏故事,不断挖掘新鲜有趣的内容,甚至经常自掏腰包去国外购买罕见的原版游戏。用心做到如此地步,他成功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不了解就不要小看任何小事,用心做到极致就会变成大事。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4-
最后聊聊“教育资源”是否浪费的问题。Boy 只说一点:因材施教。

托德·罗斯在新书《平均的终结》中强调,人不是工业产品。所谓工业产品,就是按照固定规格批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现代人的一个特征就是,认为符合“标准”就是好的,一旦不符合“标准”就非常担心。

然而这套评价体系已经过时了。Google 对内部工程师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大学毕业院校等等这些和这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毫无关系。越来越多的一流公司注意到这一点,我们不能用几个简单的数字指标来描述一个人。

如今已经进入“不规则人才”的时代。没有标准的人,没有标准的能力,甚至连性格现在都被证明是不标准的。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回到人才培养上来,这意味着大学更应该具备多样性和包容性,而不是批量生产符合标准的“人才”的工厂。不是每个人毕业了都要去做所谓的“高大上”职业。

进入清华北大,毕业后就不能做游戏主播;

名校资源就应该培养社会精英,培养企业家,培养金融大鳄,培养科技大亨;

父母花这么多钱让你上好学校,不是让你去玩游戏的;

这都叫道德绑架。好的教育要能够适应学生的特性和特长,帮助他们发掘人生目标,而不是提前实现人生目标。好的教育是鼓励学生去拓展自己的视野,而不是遵循别人的路线。就像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父亲是看到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才让她们去练习摔跤。这叫因材施教。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况且,石悦的爸爸和老师都很支持她去做游戏主播,那些路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谩骂和批判?有这闲工夫不如先努力考上北大清华。

比起所谓的精英教育,我们更需要合适的教育。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他想干的事,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想必她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口的行业,我们又何须多言。至于说浪费人才,我想说,很多普通人也是人才,很多才能没有被发掘,在达人秀这类节目之前,他们的才能一直被埋没,这太稀松平常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做游戏主播肯定也能创造价值,至于人家收入几何,肯定不会少,对于国家的贡献,不会比你少。(个人意见不喜勿喷,谢邀)

第一、作为一名从小伴随各位亲戚“游戏毁一生,天才清华北”叨叨长大的人来说,我没有去做主播(无论何种原因),并不意味着我就该否定她的选择。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这是身而为人的基本权利。

第二、偶然的机会我看过对这位主播(名字似乎叫流流?还是六六?)的采访,个人感觉还不错,知性、解人意、有自己的坚持和涵养,算是女主播界的一股清流(虽然客观说,火起来的原因很大是因为颜值和学历)。其实我能察觉到她对于自己出身清华来作游戏主播,还是有一点焦虑不安,毕竟我们主流价值观仍然是清华北的天子骄子就应该高大上,而不是“沦”为“卖笑”的主播(我极度反感这两个词,但现实中大多数人提到女性主播,都会心照不宣嘿嘿一笑)。想必她的师长同学、亲人朋友也有人劝过她,可以选择高大上的光明大道,有什么理由选择泥泞的羊肠小道呢?我不知道她的决心何来,所以也许我不会赞同她的选择(事业和职业是两个概念),但我钦佩她的勇气,尊重她的选择。

第三、大部分人的惋惜无非是看见“公主下嫁穷小子”的心情,但这种所谓同情和惋惜本身就带有居高临下的俯视姿态(或者是“看,清华毕业也不过如此,我高考三百多分现在还年薪n万有车有房”)。然而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会偶尔想到:这位大家纷纷表示惋惜的主播的年薪,比一般人(10w)的年薪要高几十甚至上百倍,而且可能还不止…写到这里,我就很好奇是不是有人要一脸大义凛然说“君子固穷”和“笑贫不笑娼”了…想起我的导师曾说过,贫穷就是贫穷,和君子没关系,穷不是正义。那时我看着午饭仅有的馒头咸菜,深以为然。

360行,行行出状元,北大清华或者国外知名的高校又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我们的印象中,读更好的大学就是为了找体面的工作、拿更高的薪水、过看起来更稳定的/体面的生活。

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选择,在如今热火朝天的直播行业,清华美女状元这样的头衔厮杀在“不知名的草根群体”中,显然还是具有优势的,与传统稳定的、体面的行业相比,这薪水也许比你想象的要高的多了去了。

考上清华不容易,但是在社会厮混更不容易。在这位清华美女状元之前,还有北大卖猪肉的,或许未来还有北大卖凉皮的,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所谓的高学历只表示他们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或者在智商上比普通的人高一些,当然一定也是努力很多的结果,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喜欢世俗眼里的各种匹配学历的职业定位。

也许匹配的职业包括:去国企、央企、去高薪的行业,拿高的薪水,但是做直播和卖猪肉就不能拿高薪了吗?就连在北京的菜场买菜的摊贩老板都开始感慨:“一年赚二三十万真的不够用”的年代,稳定、按部就班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人才没有浪费,每个行业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

清华美女有很多,状元也有很多,在直播行业中有很高的学历的(同比清华)也许不多,但是有才华的人一定有一大批,有理想的人也有一大把,谁又比谁高贵呢?谁又比谁更厉害呢?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最值得大家敬佩的,没有对和错,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再多的死记硬背的知识都抵不过人工智能带来的对行业、对社会的冲击,你还在死盯着学历、学校,是不是就不与时俱进了呢?

有多少人学英语最终学了个寂寞?

学英语,一定要避开母语陷阱。

很多人学英语,学得很累,还学得很差,问题出在用中文去背单词,导致自己始终没有理解英语单词的真正意思。

有一种观点是,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都会出现偏差,比如四川话中的雄起,普通话就没法准确翻译。方言和普通话都如雌,更何况是中文和英文。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英文介词ON,大家都认识,课本上说“在…上”的意思,在桌子上叫on the table,但是GO ON为什么不是走到上面而是继续,坚持的意思…如果你不理解ON的本意,你就要背大量的与ON有关的固定搭配,累个半死还学得不好。但问题是英国人是不用背固定搭配的,因为他们知道ON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用中文是很难讲清ON的意思,就像我们讲不清俄语乌拉是什么意思一样…ON的意思不仅仅是在什么上面,同时下面的东西要支撑着上面的东西,比如一支笔在桌子上,桌子托着笔,桌子没有了,笔会消失,所以ON的反义词是OFF,而不是UNDER…

所以学英语要尽量抛弃中文,在没有中文的情况下去理解单词的本义…

理解了,学英语就没那么难。

就像我[捂脸]

本人英语真的太渣了,从小学开始英语就不及格;初中上过英语老师的黑名单;高中英语听写、考试就没及格过,高考英语也才考80几分;大学考英语四级考了三次才压线通过,六级才考200多分;工作后每回英语测评,不合格人员名单里肯定有我,拿份手册给我,我不拿回家去对照翻译根本就看不懂[捂脸]

确实有点应该耐得住寂寞,以前说过,满打满算,就是小学水平,别的方面也差不多。但是还是愿意不愿意学的问题,别人讨厌英语,但本人就是有兴趣,就看你愿不愿意下功夫,现在软件这么多,费电是费不了多少电,一有空就学嘛,学不会不要紧,听音就行了嘛!

我爸就是学英语的“寂”中之“爸”

如果英语学了个寂寞有段位:

青铜:无敌努力地拿着字典学习单词,背字典。

在我爸他们那个年代,有听力材料的人少之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别说模仿,单词发音基本都是看着字典回忆着音标蒙着来的,但这不妨碍老爷子学英语的极大热情,从我记事开始,就总能看见他拎着个小板凳蜷缩在阳台拿着牛津英汉词典小生默读,这样的坚持也让他在职称英语考试考了满分,被人一度认为作弊。到我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有英语课,有一天我拿着一个单词skirt去问我爸,我爸告诉我按照音标它应该念“死克特”,回到学校老师一教,完全不对。那时候我就觉得 我爸背字典背了个寂寞。

白银:恨不得每天上外教课,迷信外国人不讲语法。

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我们国家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国人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网络上对英语的需求激增,我爸作为一个出版社的文字工作者,也自然而然接触到一些国外的作者,这让他非常兴奋,每天有事没事就向“敌台”发报,自从之前死磕单词除了考试并无其他功效之后,他听从了一个他从事翻译工作的朋友的建议,多找外国人聊天,别怕张嘴,对方听不懂痛苦的是对方!于是他那些外国作者客户就遭殃了,由于他老人家之前背的字典都是一九五几年版的,所以很多词都已经过时,再加上语法很多也是书本教条,导致沟通成本过高而失去了很多客户,有一次我听他跟人聊天,人家跟他说“Thank you!”他只是冲人家尴尬的呲牙乐,我问为什么,他说不是他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书上教了好几个我一时反应不过来用哪个!看,像不像在某音上支离破碎学习常用口语不连贯学习的你们?

王者:考试基本靠蒙,迷信所谓“语感”

我爸属于语法知识极其薄弱,但很多人肯定好奇他是怎么考职称英语考满分的,我也问过这个问题,他给我的答案是蒙,他跟我说现在的考试基本不属于能力考试范围,而是超前学习时长的积累,和应试技巧提升。如果你想通过一张考卷测试这个人的英文能力,这几乎不可能,比如之前网络上很火的英国人考四六级不及格的传闻,等等。所以这就让他在多年和字典战斗的经历中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应试经验,而不是搞清楚语法原理,就是他嘴里所谓的语感。就是一个读“死克特”的人在给你讲语感,这个画风总觉得怪怪的。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我们学习英语的渠道和工具已经极大的方便和丰富,但是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所谓的一些宝妈宝爸英语博主大部分都在给你讲词汇而不是讲语法,因为万事遵循一个规律,越简单的事做的人越多,只有坚持做正确且困难的事,才会显得成功的道路上不那么拥挤,我一直在语法教学中强调词汇积累,但是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碎片时间积累,词汇不需要问为什么,但是语法需要,语法体现出你在和人平等交流时的修养和礼貌,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瞧不起美国人的英语,认为那都是流氓或者街溜子才这么说话。

所以要想学英语不是最终学个寂寞,像我爸那样,那就只能每天投入半小时到一小时听力口语模仿,模仿材料可以从慢速的开始,如果没有我可以发给你一些。但是主要精力还是要投入在句子结构和语法上,否则文章看不懂,口语又凌乱,那就真是学了个寂寞。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中国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步伐已经把英语推向了刚需的位置,但很多人学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从幼儿园开始都学英语了,但大部分没有学以致用,人总喜欢到处跑的,出国就像家常便饭,懂些英语不吃亏吧。不管是外贸经商、工作,还是出国留学旅游、购物,英语就重要了,学英语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否则到后来真的是学了个寂寞,半咸不淡也用不上。

初中二年级下期,英语考试27分!初三遇见了一个好老师,英语中考成绩96分!高中英英老师更牛,没有他不会的题。我英语除作文20分不算,80分基本能考78分,作文不会写,几分吧!周口师专英语专业毕业,教了一年的英语!开了近三十年的大盘鸡店!想想英语学了个寂寞!现在我又开启了英语学习,新概念背到第三本了,多少有点儿底!学着也没啥难的!在过二年疫情过后,地中海小岛去住几年,英语还能用的上。个人觉得有用就学,没有用就不学!高考可以考日语等其它外语!

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

本文由问答百科整理:3条关于英语博主四级没过的问题「王冰冰的几次“塌房”,给网红提了什么醒?」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英语博主四级没过会怎么样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