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美国大使7年后成为美国奇耻大辱,7年后成美国奇耻大辱

2023-04-12 15:51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1945年,4名可爱的苏联少先队员,送给美国大使一个美国国标,谁也没想到这件礼物,7年后成为美国奇耻大辱。

因为这个木质国标是苏联专门定制而成的高科技窃听器,先后监了4任美国大使,直到7年后才被美国发现。

自1933年,美苏两国建交以来,明面上两国彬彬有礼,实际暗地里都在耍着花花肠子。

自打美国开始在苏联建造美国馆,苏联就也没闲着,想方设法的想在美国馆内偷偷安装窃听器。在这方面,美国当然不是泛泛之辈,早就防备着。

这让苏联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的可乘之机,他们不得不转换思路,把目标转移到人身上,从美国馆的人员身上下手。

当时为了进行间谍活动,苏联专门培养了一批年轻貌美,姿色、身材出众的女特工,她们有一个可爱的名字“燕子”。

培养她们只有一个目的,利用美色来引诱外国官员,趁此良机从这些官员身上窃取情报。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在美国馆建成之后,美国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住所,甚至走在街上总会有一批又一批美艳动人的“燕子”飞来。

大抵是这种把戏,美国早已司空见惯,飞去的燕子全都碰一鼻子灰,就连苏联派出超美姿色的燕子,卡里曼看都不看一眼。

这让苏联十分纳闷:“英雄还难过美人关呢,你卡里曼是什么人,这都不上钩。”随即,他们做了战略调整,简直让人是大跌眼镜。

见“燕子”频频不成功,苏联竟派出了姿色同样出众的男性特工“乌鸦”。

结果弄巧成拙,卡里曼由此开始更加警惕。他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癖好,只是一名合格的驻外大使而已。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就在苏联特工绞尽脑汁之时,苏联国防委员会委员贝利亚向斯大林汇报,苏联已经研究出一款专门针对美国的高科技窃听器。

这种机器体积非常小,一个信号发射器,一个300米外的接收的,接收的给发射器提供动能,也就是说它不用电源就可以工作,而且寿命是无限的。

这在当时,是个顶个的机器。被苏联命名为“金唇”。

接下来就是如何放进美国馆内,“金唇行动”开始。

经过之前几次的较量,苏联有些抓耳挠腮,美国馆简直油盐不进,想放进去,难于登天。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苏联又想出了奇招,他们在美国馆周边放了一把火,趁着火势,假扮成消防员的苏联特工前来灭火,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金唇”投放进去。

苏联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美国根本不让他们进入核心区域,行动又失败了。

再次失败后,苏联克格勃经过分析研究决定,既然我们进不去,那就让你们主动来拿。

1945年2月9日,苏联宣布开办“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他们邀请了美英两国总统前来参加开幕式。

但此时斯大林和两位首脑都在参加雅尔塔会议,便派了两国的驻苏大使作为代表前来参加。

开幕式当天苏联方面一改往日明争暗斗的态度,在开幕式上特别夸赞美国为世界所做的贡献,这让美国大使卡里曼非常满意,对苏联的戒心也减小不少。

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卡里曼的虚荣心爆棚,只见在众目睽睽之下,苏联少先队员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唱起了美国的国之歌,这是一个国家向令一个国家示好,再明显不过的表现。

于此同时,四名少先队员抬着一个木质的美国国标缓缓走向舞台,走向卡里曼,郑重的将国标献给他。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卡里曼被这一幕幕征服了,苏联今日的这一系列操作无不彰显着对美国的服软,让他对苏联的戒备心理完全放下。

带着无限荣耀回去的“礼物”,那枚硕大的国标理所当然的摆在美国大使的办公室里,而“金唇”就藏在国标里面。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金唇”在美国馆一呆就是七年,历经了四任美国大使,一直都被苏联监视着。

直到七年后,美国才意外获知了这个机器的存在。当时,美国对木质国标也不是没有检查过,只不过不用电源的机器他们着实是没有料到。

就在此时,他们还是不相信国标里是窃听器,因为虽然发现了金属零件,但那简单的构造怎么看都不像是。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而解破“金唇”,美国还特意请了英国专家,两国共同研究才完成。

只是,面对如此奇耻大辱,美国选择三缄其口。如果被世人知道,堂堂科技大国被苏联窃视七年,美国的脸往哪搁。

直到1960年,苏联击落了美国侦察机,两国又在间谍活动中发生冲突,恼火的美国为了在国际上压制苏联,就将国标在国际会议桌上公诸于众。

美国被苏联监听7年,证据竟是7年前苏联小孩当众送给美国的礼物

此时,人们才知道这件事。

不管事情如何发展,人们的注意力始终在美国被窃听七年这件事上,美国此举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小树先生在读书:坚持原创,以史为鉴,解读有温度的历史,点击关注,感谢支持)

@小树先生在读书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