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在融合和优化中落实英语新课标

2022-12-14 15: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英语新课标”)是英语教学理念的再次提炼与更新,是课程内容的再次统整与完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研读英语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不断优化理念与行动,真正落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一核心理念。

细读英语新课标不难发现,其理论与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有许多相近之处。为此,我们首先要梳理相关内容,融合新课标理论与现有实践。

一是课程内容的融合。英语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这与以往我们研究的教学三大目标内容,即知识与技能、思维与策略、文化与情感是相互交织包容的。

二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融合。英语新课标提出三类活动,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与我们一直实践的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朱浦倡导的四类学习活动,即学习理解、实践体验、构建运用、迁移转换也是相互交织包容的。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或机械操练或意义操练,通过各种活动获取直接或者间接的情感体验,步步深入,从简单模仿到框架构建,再到实践应用,逐步理解领悟,为后续实现迁移与创新奠定基础。

英语新课标更强调“素养导向”和“育人指向”,要求教师优化理念,摒弃以往以经验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落实语言知识六要素的过程中,优化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为此,建议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目标导向需要进一步明晰。教师要转变观念,落实新课标理念,所思所为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如何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以及提高学习能力。

二是内容要素更关注育人指向。教师要深入理解“用教材教英语”的本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六要素中的育人价值,并将其无痕落实在教学过程中。用教学内容六要素落实英语新课标,即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习能力。

明确主题范畴。明晰主题群,知晓教材隐含的子主题。只有在深入了解主题范畴之后,才能明确其中隐含的育人因素,从而有效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关注三大主题范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即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人与社会,即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人与自然,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

设计有效语篇。根据语篇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容,使之更具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

知晓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五要素的分类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要在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挖掘文化知识。教师要了解并挖掘教材中文化知识包含的两项内容(物质文化知识和非物质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知识所包含的两个层面:不仅要了解和记忆具体知识点,还要学会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语言技能。在语言学习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技能包含“听说读写看”五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教师要厘清语言技能的类别,知晓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优化学习策略。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管理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课程实施凸显“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三者的一致性。“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评”作为一种功能,是为了更好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对“评价”的认识,同时进一步理解“教-学-评”作为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始终贯穿在“课前设计—课中实施—课后延续”之中,把这个思想落实在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找到英语学科育人目标落实的切入点。

落实新课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视其为全新内容而产生畏难情绪,又不能好高骛远而不以为然。我们要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不断优化理念与行动,同时找寻自身教学的短板,进行大胆实践,真正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作者系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英语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14日第6版

作者:叶建军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