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对照“四新”目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持续发力

2022-12-06 17:26

(来源:宾川统一战线)

近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日益提质扩面、深化拓展,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政治责任的基础工程。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以党的领导“领”出民族团结进步新格局

在组织领导下功夫。要切实扛稳扛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创建工作,推动形成由认知体系、决策体系到行为体系的民族工作系统战略,着力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

在统筹引领上转变。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未来五年目标定位之首,为高位推动创建工作提供政治保障。明确牵头领导、主责部门和完成时限,细化工作任务,推动创建工作从单项突破向整体协同转变。

在队伍建设做文章。要按照民族地区“四个特别”好干部标准选拔使用干部,在民族团结进步、改革发展、乡村振兴、社会稳定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坚力量。

二、以宣传教育“育”出民族团结进步新风尚

拓展干部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万名党员进党校”课程、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政策,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深化国民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各族群众养成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习惯和风尚,促进各民族形成“语同音、人同心、字同形、心相印”的良好氛围。

强化社会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10+N”创建活动,打造创建示范点,着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针对社会不同群体,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促进“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

三、以兴业惠民“惠”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生活

完善服务体系。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各项政策在各族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

推进产业发展。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抓手,以要素保障为突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建链强链补链,打造产业集群。以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为根基,实施企业、项目包保制度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推动各块项目建设,进一步带动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森林资源保护制度,持续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靓丽名片。

四、以文化铸魂“铸”出民族团结进步新能量

抓文化、增认同。始终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依托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上讲台,进村组、上舞台,着力实施“五个一”文化工程,利用知名民族传统节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抓传承、促保护。加强对地方传统文物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申报,通过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使各民族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进一步提升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抓管理、促交融。着力在打造互嵌式社会环境上下功夫,让各族群众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处室、同企业共班组成为常态。实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使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在网格宣传、民生政策在网格管理、矛盾纠纷在网格化解。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技能培训,使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在一起,共跳民族舞、同过民族年在一起,践行民族团结理念在一起,和谐共居、亲如一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出新步伐。

(作者:力角镇党委书记 段雄斌)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