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张弘范治军得法,重视民间疾苦,曾未经请示便免除灾区租赋

2022-11-12 11:35

中国人向来看重名节,忠义更是衡量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准,但传统和观念并非一朝形成,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精英分子周游天下,择主而适,没人指责他们的道德。伍子胥是楚国人,为报一己私仇,不惜破灭祖国,可在世人眼中,他和哭秦庭的申包胥都是英雄。然而,随着时代演进,历史却逐渐背负起沉重的道德宿命,个人的选择变得越来越窄。

千百年来,可能没有比张弘范更倒霉的开国功臣了,这位文武兼资的一代名将,功彪史册,一生勋业不遑让人,却陷入忠奸纠葛的怪圈,“孤独生前事,寂寞身后名”。

嘉熙二年(1238年),张弘范诞生在一个名将世家,他是蒙古万户张柔的第九个儿子。提起张柔,那可是蒙金时期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河北定兴人,蒙古军南侵金国时,他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数千余家结寨自保,得到定兴令的官职,后来又累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事。嘉定十一年(1218年),张柔在狼牙岭被蒙古军打败,后来降于蒙古,元太祖仍命他担任旧职。宝庆元年(1225年),张柔受封为千户、都元帅,势力大大扩张,后随速不台围攻汴京。绍定六年(1233年),金元帅崔立献城投降,张柔又随塔察儿攻克蔡州,金亡。也是这一年,张柔因功被窝阔台提升为万户,兼管军民,成为独霸一方的汉军首领。

张柔虽是武将,却深慕中原文化,着意延纳流落民间的汉族士大夫。攻占汴京时,许多将领抢掠子女玉帛,他却抢出了《金实录》这部珍贵文献,而且还把金国最后一科的状元王鹗延聘入自己的幕府,在张柔的幕僚中,汇集着乐夔、敬铉、郝经这样的俊才。

张弘范出生时,已是嘉熙二年(1238年),距金亡已有四年之久,这就有力地驳斥了他是所谓金国叛将的说法。张弘范有八个哥哥,两个弟弟,张家在元初是有名的藏书家,据说藏书过万卷。名儒郝经为子弟们的家庭教师,在这样的熏陶下,张弘范迅速成长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年轻将领。宝祐四年(1256年)时,二十岁的张弘范已经“善马槊”,颇能为歌诗,仪表出众。

张弘范治军得法,重视民间疾苦,曾未经请示便免除灾区租赋

张弘范

这一年,时任顺天路总管的张弘略要赴皇帝驻地述职,于是留下张弘范代司其职,年轻的张弘范清正廉明,史载“吏民服其明决”。当时,蒙古军残暴,所过扰民,但只要在顺天府境内闹事,张弘范必定“仗而遣之”,决不留情,蒙军畏其威严,过境无敢犯者。

这段经历不禁使人想起文天祥的早年,这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忠臣,年轻时却是“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两相比较,结果耐人寻味。

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位,改元中统,张弘范被任命为御用局总管,由此受知于忽必烈。景定三年(1262年),盘踞济南的汉人军阀李璮起兵叛乱,张弘范率兵二千会合亲王合必赤讨伐。正是在这次战役中,26岁的张弘范指挥若定,建立奇功,初显一代名将的风采。

当时,张弘范军于济南城西,李璮屡次出兵反击围城军,却偏偏漏过张弘范,这个诡计没有未能得逞,张弘范判断:“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于是严加戒备,兴筑长垒,内伏甲士,外设壕沟,开东门以待之。

次日,李璮果然率兵夜袭劫营,而士卒多陷入壕沟中,少数突入营垒者,也都被张弘范伏兵消灭,这次战役还擒获敌将两员,老父张柔听说后赞道:“真吾子也。”

张弘范治军得法,重视民间疾苦,曾未经请示便免除灾区租赋

忽必烈

张弘范治军颇得古今名将之法,士卒凡有疾病创伤,他一定亲往探视,照顾医药;不幸死亡的,一定要把柩骨送回故乡;凡有赏赐,必定分给部属;正是因为如此,张弘范深得军心,威望日隆。景定五年(1264年),兄长张弘略奉调入京宿卫,忽必烈亲赐虎符,正式任命张弘范为顺天府总管。

也许是郝经的教诲,张弘范为官,重视民间疾苦,咸淳元年(1265年),他移镇大名时,适逢洪水成灾,百姓房舍漂没,无力缴租,张弘范即令全部免除。后来,有司弹劾他“专擅”,向忽必烈告状,张弘范在忽必烈面前申诉:“今岁水潦不收,而必责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

帝曰:‘知体,其勿问。’”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