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字「風」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虫字加一撇?

说起来就有点曲折,先用文字学的术语说一个大致答案:一、古文字「鳳、風」本一字分化:甲、金文借「鳳」表「風」。战国时代「鳳」讹变为「風」:「鳳」中表示『羽毛』的笔画讹变为『虫』和『一撇』。遂将错就错,积非成是,从而职务分工,各有所专。二、古文字「鳳」的初文从「鳥」从「辛」,加声符「凡」。后来,隶楷书省声兼省形,「辛」简化为「一」,「凡」省为「几」。也就是今文字「鳳」:从「几」、从「一」、从「鳥」。如果这几句话懂了,就没必要往下看,没懂,就继续往下看。

详细的从甲骨文开始讲起:

风:流动的空气,这个意义太抽象了,无法以象形的办法造字,在甲骨文中,主要就是借用「鳳凰」的「鳳」字的表示。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非占卜甲骨刻辞《四方风》,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四句话24个字,反应的是殷商时代的风神崇拜,

《四方风》中的「风」就是借用「鳳」的初文:从「鸟」从「辛」。看下面的拓片比較清晰:

《甲骨文合集》14294

《四方风》的释文和解读:

李圃. (1989). 甲骨文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6可以看出,甲骨文「鳳」的偏旁「鸟」:突出神鸟有「长尾」和「美丽羽毛」,「凤凰」的原形可能是「孔雀」一类的长尾、羽毛很漂亮的鸟。

那为什么「鳳」的甲骨文有「辛」这个偏旁呢?其实甲骨文「龍、鳳」都是从「辛」在头顶:

「辛」取像自上古的一种「刑具」,表示「法律、罪行、管治」的汉字,一般都从「辛」。

比如「主宰」之「宰」,表示「法律」的「辟」,表示「罪行」的「辠」。

「龍、鳳」从「辛」表示如同上帝那样的主宰者,突出「神鸟、神兽」的本质。同时,加「辛」部跟一般的「凡鸟」区别开来:

而且有些字形为了突出「神鸟」,在「辛」部上加上表示「高冠」的笔画,后来,「又加了一个声符「凡」,「鳳」也就成了一个形声字:

甲骨文、金文的左右结构,到篆文变成上下结构,「鸟」上「辛」和表示「鸟冠」的笔画,简化成一横(省形),「凡」简化成「几」(省声),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鳳」字。

所以,在甲骨文中没有「風」字,用「鳳」字表示「流动空气:风」。也就是说甲骨文「鳳」的本义就是「凤凰」,假借义就是「風」。「風」字大概是在战国时代从「鳳」字分化出来,「風」字中的「虫」就是「鳳」表示「羽毛」笔画的讹误,然后将错就错,积非成是。

引自:李学勤等,《字源》(2012,天津古籍出版社),页1171凤凰原形为孔雀,孔雀羽毛有圆形的斑纹,「鳳」古文字描绘出来了:

表示「羽毛圆形的斑纹」的笔画简省、讹变为从「虫」的「風」:

汉代经学家大戴、许慎,没有见过战国以前的古文字,不知道「鳳」和「風」关系,所以附会为「八主風,風主虫」曲折牵强的解释:

《说文》: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

《大戴礼·易本命》: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日化也。《春秋·考异邮》:“二九十八,主风,精为虫,八日而化。

我看有些论文「八主風,風主虫」,引《易》据《诗》,洋洋洒洒一大堆,这就是典型的古人之附会之词而已,真没有必要当做可靠的前提进行推理证明。

那甲骨文《四方风》,根本就不是「八面来风」,你怎么解释?甲骨文中也有直接借用「凡」字表示「风」,怎么解释「八主風,風主虫」?

所以,比较可靠的解释只能是:「風」正是由「鳳」的省文加讹变,然后分化出来专职表示假借义。就好像「沈、沉」的分化一样。「沉」是「沈」讹体,在汉代分化,然后变成正字,实现职务分工。

引自:《字源》,页996

你可能想看:
标签: 甲骨文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