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为什么明朝有那么多的太监身居要职?

2022-04-09 14:31

明朝的太监之所以身居要职,和两件大事有关——废除丞相、靖难之役。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实际上是向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负责制宣战,他要把权力全部集中在皇帝的身上。但是皇帝也是人,活儿怎么可能都让皇帝一个人干呢?因此就又诞生了内阁制度。内阁的成员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只不过比前朝的相权要小得多罢了。

内阁成员说到底,都是男儿身的大臣,和宦官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谈到第二件事——靖难之役。

朱元璋虽然想限制大臣的权力,但是他更厌恶宦官,生前还曾亲自手书“太监不得干政”。但是他的宝贝老四抢了他孙子的皇位,却把老爷子这一套都必须作废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得国不正,所以需要阻塞言路,所以需要监视别人;而最受皇帝放心的,就只有宦官了。因此,在重建锦衣卫的基础上,朱棣又搞出了一个东厂出来,开启宦官干政的先河。

宦官一旦开始和外朝政治有了联系,潘多拉的魔盒就打开了。尽管朱棣生前并没有允许宦官实际参与到军国大事上来,但是到了他孙子朱瞻基那里,司礼监的太监就成了负责执笔和掌印的实际权利参与者,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集权政治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内朝通过设立新的机构不断干预外朝来集权,而新设机构又逐渐演变为外朝,这是一个死循环。直到明朝,宦官成为了最后一股干预外朝的内朝力量,走上了历史舞台。

欢迎关注我的百科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