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2024-04-19 18:44

说起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先生,我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曾在课本上读过的《怀念母亲》《夹竹桃》,从我们的小学阶段就烙下学界泰斗名号的季羡林先生,在处理自己的家事却令人费解,那么这样一位国宝,为何频频让家人失望,甚至与儿子反目成仇?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季羡林出生在山东几乎最穷的地方,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奋力学习,从一个不毛之地出生的穷小子变成万众瞩目的国宝级别大师,他的一生坎坷曲折。出生在农民家庭又是独生子的季羡林背负着传宗接代的责任,而季羡林的家乡清平有着早婚的习俗。

1929年,他已十八岁,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他与22岁的彭德华结为夫妻。寄人篱下的季羡林是无力反抗这段包办婚姻的,不仅如此,他和彭德华之间并没有太多话题可聊。

季羡林为治学而奔走异地时,因为彭德华只念过小学,只能识些许字,并不能写多少字,所以两人也从无信件来往。他俩的感情淡如止水,季羡林似乎从未爱上彭德华——季羡林曾回忆说“这个家六十年来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没有红过一次脸”。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难以想象,一对夫妻可以在长达65年的婚姻中从未吵过架。

可是,彭德华自从嫁给季羡林后从未对任何人发脾气,对公婆尽孝外,还含辛茹苦地养育孩子、维护家庭:“有时候家人朋友团聚。烹饪都由婶母和德华主厨。饭菜上桌,众人狼吞虎咽,她们俩却往往是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脸上流露出极为怡悦的表情。”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那么,季羡林一生难道就没有心动过吗?当然是有的,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在筹备博士论文时常常需要先把论文打成清稿,才能交给教授看,而打稿又需要打字机,季羡林不仅没有打字机还不会打字。

当时,季羡林的好友田德望寄住在一家叫迈耶的家庭,刚好迈耶家有一台打字机,而且迈耶家有一大女儿伊姆加德就会打字,她很乐意帮季羡林。那时的伊姆加德,肤白貌美、金发碧眼,还是待字闺中,而季羡林也不过三十几,说的一口流利德语,英俊潇洒、风流倜谠。

惹得迈耶一家也很喜爱季羡林,每逢开派对节庆也时常邀请季羡林,迈耶夫人也经常在举办派对的时候让季羡林与伊姆加德坐在一块。于是季羡林便时常出入迈耶一家。一来一往,两个异国青年日久生情、坠入爱河。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可是季羡林毕竟已有家室,尽管只是一张纸的婚姻,但他已然是一位父亲,这段婚外恋必不得已会发生许多事端,要不要与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的矛盾心理折磨季羡林许久。最终季羡林由于封建传统束缚,还是决定直接回国,不相往来,这段悲情就此告段落。

1991年季羡林在写回忆录《留德十年》中说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离开迈耶一家,离开伊姆加德,心里是什么滋味,完全可以想象”。

因为知晓季羡林内心的悲痛与遗憾,后来听此故事的人还专门去找寻这位伊姆加德,时光飞逝,这位小姐也早已两鬓发白,交谈几句才知道原来德国恋人竟终生未嫁。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大爱与小爱

说起季羡林跟季承的关系,单方面来说,季羡林很少提及,反倒是季承,在老先生去世后曾出书《我和父亲季羡林》。

书中提到“我一直不认识你们所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我只知道,在热热闹闹的学术追捧中,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但是他表现得却是淡定从容。毕竟,经过了,也就寻常了。”那么,为何季承在书中这么描述呢?

1935年,在季羡林的儿子季承出生不到三个月,季老先生就远赴德国求学了,期间因为二战又耽搁了几年,回国时季承已经11岁了。父子的首次相见在1946年,那时季羡林到家还给季承及季羡林女儿季婉如每人带来一只钢笔,那时候的钢笔是个稀罕物,叫做“金笔”。

季承虽然对这位十年未见过的父亲两眼墨黑,但依旧对此感到新奇,想着跟父亲多熟络熟络,却不料不久后季羡林又回到北大教书,每逢寒暑假才回家。这让自小只有母亲关爱,从无父亲教导的季承跟父亲渐行渐远,难以愈合。

正如季承说:“与父亲熟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当季承想与父亲多相处多交流,势必会发生很多矛盾。在1994年,彭德华因病离世,在4万元丧葬费用中,季羡林让季承出2万,季承不愿出,让本就内疏外亲的父子俩关系逐渐形同陌路。

交恶后的关系每况愈下,终于在1995年父子俩最终决裂。在这13年里,父子俩从未相见。而终于在2008年季承去医院看望季羡林,两人才得以久别重逢、喜极而泣。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的确,季羡林作为一名学者,他鸿儒硕学、恪尽职守,但为一名父亲,他却敷衍塞责、玩忽职守。不过,季羡林的原生家庭本身就令人唏嘘——6岁为求学投奔叔父,小小年纪离家哪能体会到父爱母爱,一个十分缺爱的人却要去爱别人也的确有些困难。

而季承,从小就有妈妈的悉心照料,却没有父亲指导教诲,因为季羡林先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爱,他不原谅季老先生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人这么评价,季羡林是只会大爱不会小爱,而季承是只会小爱不会大爱。两人虽发生过很多冲突,但最终还是一家人啊。

我们知道,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也不乏有类似事件的,有鲁迅和朱安,也有徐志摩和陆小曼。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季老先生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也只能服从安排。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评价父亲,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寂寞的

说到这里,季羡林老先生的悲情人生便告一段落了。想必我们都能从中获得经验教训,听说幸福=被爱+爱人,祝愿大家都有获得幸福的勇气!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