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慈禧一生争议巨大,却做了五件好事,让天下女子无比感激她?

2020-12-19 23:11

慈禧是清朝最后一位太后,虽然她已经去世一百余年,但现在对她的批判和谩骂仍然不绝于耳。她卖国求荣,奢侈贪婪,亲手把清朝送到了断头台。

但是毋庸置疑,慈禧的位置是一直坐得很稳的,几经波折,她还是整个清朝最为尊贵的人。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同样,慈禧执政的数年间也给中国女子和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福音,接下来就和漫谈君来了解一下慈禧做过的几件好事吧。

第一、破除陋习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女子缠足的习惯,所谓三寸金莲,自然越小越美。这迎合了古代男子的审美需求,但女子却是痛苦不堪。慈禧在推行宪政时便特意提出了废除缠足的条文,因为官员的执行力度低,慈禧还特意追加女子缠足陋习不改,责任归属于丈夫。

慈禧的这一做法无疑废除了千百年的陋习,解放了女子的双脚。慈禧本就为女人,而且是一个执政的女人,自然也会面临诸多的非议,所以她还曾提出过男女平等的先进思想,一定程度上也抬高了女子的地位。

女子在古代是不能读书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能够识几个字已经很了不起,慈禧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创女子学堂,让女子有专门的学可以上书可以读,不可谓不进步。

第二、禁止鸦片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也让鸦片这个丑陋的东西“光明正大”地站在了中国的舞台上。鸦片害人不浅,不仅掏空了中国人的钱袋子,还损伤了中国无数青壮年的身体。鸦片使人意识迷离,有避世颓废的效果,减少了中国的财政收入,破坏了无数个家庭。鸦片是西方列强敛财的重要工具,慈禧决心烧掉烟枪,和西方有心之人奋战到底。

“自鸦片烟弛禁以来,流毒几遍中国,吸食之人废时、失业、病身、败家。数十年来日形贫弱,实由于此,言之可为痛恨。今朝廷锐意图强,亟应申儆国人咸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着定限十年以内将洋土药之害一律割除净尽。其应如何分别严禁吸食并禁种罂粟之处,着政务处议妥章程具奏。”

第三、发展教育

慈禧为中国的教育做出了三个重要的贡献,第一废除科举制,第二公派留学生,第三创办新式学堂。科举制在20世纪的开头退出中国舞台,科举制虽然起过积极作用,但在清朝的晚期,科举制已经成了封建文化的重要守卫,不破旧不能立新。

近代以来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被一次次的侵略所磨灭,慈禧等统治者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和别国的差距,于是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先进之国取经。1872年,清廷派遣第一批幼童,远渡重洋,奔赴美国留学。

根据统计,到1880年时已经有超过五十名的中国人进入世界一流学府。清廷派出去的留学生多成为建国以后的栋梁之才,他们肩负重任,真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慈禧还开办了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第四、开展洋务运动

慈禧虽然是顽固派的代表,但她也是极力维护清政府统治的一个人,她不想改变国之根本,但也不想一味落后一味挨打。慈禧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寻思富强之道,后面也确实支持了以富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换而言之,如果慈禧组织干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不会历时几十年,所以洋务运动能够开展也是有慈禧的功劳的。

第五、满汉通婚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就成了古往今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整个清朝都是重满抑汉的趋势,但慈禧在西逃归来以后却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打开了满汉的禁锢。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我朝深仁厚泽,沦浃寰区。满汉臣民,朝廷从无歧视。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

这个旨意虽然颁布在了清朝的末期,但无疑也是慈禧送给后来人的一个福祉。

慈禧的功过再逃也已经没有意义,她的确做了很多错事,我们也不能否认她的一些英明决断。慈禧总归来说就是一个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却不能完全放开思想的领导者。

(文/历史漫谈君 半青)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