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国王钱俶、蜀后主孟昶和宋太祖赵匡胤这四个人是不是被毒死的?什么情况?

2020-11-25 06:43

南唐后主——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不仅擅长诗词,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七种技艺。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周密评为“法帖之祖”。

死因之迷

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等史籍都未明说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曾考异说:“李后主之卒,它书多言赐鸩非善终”。其中,赐鸩说记载最详细具体的是宋人王铚的《默记》,后主死于牵机药之说便是来自此书。

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后主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吴越忠懿王——钱俶吴越忠懿王钱俶(929年-988年)公元948-978 年在位。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钱镠孙,钱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阳历为948年2月12日)将领胡进思趁吴越王钱弘倧夜宴将吏,发动政变,钱弘倧被软禁,钱俶被胡进思迎立为吴越王。钱俶嗣位三十余年,期间恭事后汉、后周和北宋。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8年),钱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献封疆于宋,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

暴卒而亡

钱俶六十大寿,与朝廷的贺寿使者宴饮至夜幕,光烛一庭,是夕暴卒。谥号忠懿。葬河南洛阳。

后蜀未代皇帝——孟昶孟昶[cha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 ,字保元 ,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

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公元941年)撰写了这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儒学贡献

儒家的经典,从春秋战国至南宋时期,形成了“十三经”的硕果。期间,五代时蜀主孟昶有他独到的贡献,刊刻了“十一经”,即在唐朝时“九经”(《易经》、 《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基础上,排除了唐文宗开成年间所增益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同时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其后,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经典的地位。

死因之迷

猜想一:孟昶投降北宋后,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途中,成都有数万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人们哭送着,男女老少沿江护送,其中哭得恸绝者数百人,孟昶也用手捂着脸面痛,老百姓一直从成都送到键为县,达数百公里,其场面十分感人。

到达汴京后,授任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孟昶被封秦国公的第七天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追封为楚王。

猜想二:赵匡胤为防止蜀地叛乱,杀死孟昶

前面讲到孟昶前期还是个有为的明君,孟昶在蜀地颇有声望。孟昶到中原时,许多百姓相送,几十万人送他。哭晕倒的都有几百。孟昶在蜀地三十一年,蜀地繁荣兴盛。西蜀地理位置偏远不好控制,这儿远离中央,赵匡胤诏所有官员进京,给钱,禁不得还乡里,诏发蜀兵伏阙。

蜀国灭后不久,就发生打着“兴蜀”“兴国”旗号的叛乱,赵匡胤没想到亡国之君如此受爱戴,也没想到兴国兴蜀的叛乱会来得这么快。在他眼里,孟昶是蜀地百姓的精神领袖。赵匡胤本有胸怀,有容人之量,不过,他可以容小人,可以容失败之人,却不能容忍失败却不失势之人。他本打算优待孟昶,显示胸怀,后来叛乱一下子折腾了两年,爆发的高潮时,孟昶来到京城,所以赵匡胤不能容忍了。杀的目的是除掉精神领袖,这对他是一种威胁。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

后周殿前检点,在“陈桥兵变” 中被拥立为帝,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17年,病死,后人又怀疑为其弟赵匡义所害,终年50岁,葬于永昌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涿州(治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宁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

他用各个击破的战略对付割据政权,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长期驻防北方要地,加强对契丹的防御。同时,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陆续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代军人掌握地方行政;并另遣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中央集权。设三司分散宰相的权力。他的政治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结束了混战割据。其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对形成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影响。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

司马光:“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养其疽囊,以为子孙不治之疾,于是渔阳窃发,而四海横流矣。肃、代以降,方镇跋扈,号令不从,朝贡不至,名为君臣,实为绚敌。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怀玺未暖,处宫未安,朝成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血流成川泽,聚骸成邱陵,生民之类,其不尽者无几矣。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政治上的建树

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虚衔,如学士、待制等,不是职务。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

宰相:宋沿唐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尚书、门下列于外朝,中书设于禁中,称政事堂。实际执政的宰相仍沿唐制,用同平章事名号,无定员,有二人即分日掌印。宋初仍用后周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相。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等三相请退,独用赵普作宰相。为了防止赵普擅权,又以薛居正、吕余庆作副相,称参知政事,此后成为定制。

死因之迷

猜想一:一、《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原赵匡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二、《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三、《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四、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但是“金匮预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却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疑点重重。

他们几个的死因还不确定是被毒死的,在许多文献中描述的都不一致,还有许多是人们猜想的,但我觉得不能把真正的历史真相恶化,要尊重历史人物才是正确的。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