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电影《妖猫传》值得期待吗?

2020-11-27 06:23

完全值得好吗!去买票看了,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原著是日本人写的,所以带着一些日式的风格。但是,这部小说在改编成《妖猫传》的时候,基本上剧情都大刀阔斧改掉了,留下来的就一个基本人设。

陈凯歌这一次真的很不错了,妖猫传虽然说不上是神片,但好歹也是一个值得一看的电影。比那些爆米花电影好了几万倍了。

那些说玛丽苏的,请问你们看电影了吗?真正爱杨玉环的就只有白龙好吗?电影中唐玄宗和阿倍仲麻吕都是反面人物,妖猫才是正派。

哎,真的应了那句话,是这届观众不行啊。

红楼梦中有一段经典剧情,秦可卿在托梦给王熙凤的时候说了一番话: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

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若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

《妖猫传》用奇幻的外衣,讲述了包含但不限于这样一个观点的盛世大唐故事。

首先这部剧你必须明白一个人物,杨玉环。

这个人物在整部电影中是一个传承作用,是一个电影符号的象征。

她美丽,她是大唐的繁荣的一个象征,是唐玄宗爱情的象征。

整部电影的人物破解相关谜题均围绕着她进行,谜底最后也是通过她来解释。

在大唐最繁荣的时候,她万千敬仰,集齐宠爱;在大唐衰败之际,她是红颜祸水,亡国是因为她。

首先理清楚电影中的几条线

云樵和春琴的故事。

白居易写《长恨歌》。

空海来到大唐寻找无上密。

妖猫复仇记。

阿倍仲麻吕的日记(包含极乐之宴和杨玉环之死)。

现在一条一条来说,并解释在电影中的象征和意义。

首先是云樵和春琴的故事,也是妖猫一开始寻求的复仇对象。

春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云樵爱她吗?从电影中来看,他去妓院,恣意戏弄,很明显,他不是爱自己的妻子,而是贪图妻子的美貌。

在用了春琴找来的钱后,还说祸是她惹的。

春琴被妖猫附身,云樵舍弃了她。而妖猫复仇的对象却不是春琴而是云樵,因为他是金吾卫的后代,这里剧情安排颇有讽刺。

这一幕,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导演为什么这么安排?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妖猫直接杀死云樵,这样岂不是更方便?

因为云樵和春琴的故事就是映射杨玉环和唐玄宗。

在马嵬坡,妖猫等同于金吾卫,逼着唐玄宗【云樵】去杀死杨玉环【春琴】。而这两个男人都是做出了一样的决定,杨玉环【春琴】都选择了接纳并不逃避。

这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外的,口口声声说爱你的男人,最后自私选择了自己,是对《长恨歌》的一种讽刺。

在云樵和春琴跳舞的那一刻,演奏的是唐玄宗赠与杨玉环的霓裳曲,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写。

春琴就是另一个杨玉环,而云樵就是另一个唐玄宗。

唐玄宗根本不爱杨玉环,他爱的只是美人的容颜,和自己的权势。而春琴和杨玉环都心知肚明,但是却选择甘愿被欺骗。

最后,云樵和唐玄宗都遭遇了妖猫的毒手,也是殊途同归了。

第二条,就是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故事。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表面上看他是对于杨玉环和唐玄宗爱情的向往,是对杨玉环死亡的不解,其本质上是对于大唐盛世的一个神往。

为何白居易要多次提到李白?因为李白是处于那样的一个盛世之下,李白的侧面也是大唐繁华的一个象征。

他对空海说:“多少次的午夜梦回,我幻想着我生活在玄宗的时代。”

白居易本身是对繁华和权势无比向往,这恰恰是对于我们普通人的一个隐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活在一个繁华的时代,一个无比荣耀的时间段,享受着极乐之宴带来的无比荣光。

但是,这盛世,未必如你所愿。

极乐之宴十日后,安禄山兵变,白居易神往的盛世破灭,而在此之前,他虚幻麻痹自己,“无极的快乐”居然如此短暂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

而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有多少是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象所迷惑呢?当这一切破灭之际,我们又该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这一切?

他用虚假的《长恨歌》掩饰了真相,我们呢?用的是什么?

最后白居易知道了真相,空海说《长恨歌》是假的,问还需要改动吗?白居易说不用了。

“故事是假的,但情是真的。”

最终他释怀了,虽然这盛世不如自己所愿,但是还是留有一点希望,不是吗?

白居易在卖瓜那里看到的幻术,其实本身也在提醒他,如果有一天你被迷惑住了,那么,请不要觉否定一切,幻术中有真相。

绝望中的一点光亮,这正是《妖猫传》要传达的。

第三条,是空海寻求无上密的故事。

空海来自倭国,从设定上来说是一个旁观者,也是属于大唐之外的人,他的观点,很多时候都带着上帝视角。所以,电影中多次借助他的话,来告诉我们某些事。

空海最开始在船上遭遇风浪,他害怕,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告诉他,不怕。

“只要孩子睡熟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这其实是一种佛系态度,将自我的本身投注到别人身上,用别人的美好来包容自己。

换在电影中,就是云樵将自己的表现投注到春琴的美丽身上,唐玄宗将自己的爱情投注在杨玉环身上,大唐的繁荣和落败投注到杨玉环身上。

用对方的美好来包容自身的不完美,用这个美好营造一种盛世的繁荣和美丽。

空海本身能驱魔,却在第二次被卖瓜老头的幻术迷惑——在接过西瓜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个是鱼头,但是当白居易拿着的时候,变成了半个破烂的西瓜。

他被白居易所拿着的第二个破瓜迷惑了。

空海为什么会在第二次被迷惑?电影中,他看到鱼头和烂瓜的反应是不同的。

鱼头不惊讶,是因为他知道卖瓜的人只有一个“真”瓜,只要抓住了这一个内核,幻术再多也无济于事。

但是看到破瓜的时候他说“我也中幻术了”。为什么?

因为这个幻术是建立在“真”内核的基础上的。用真的外壳包裹一个虚假的“幻术”内核,空海因为没有领悟到“无上密”,所以被迷惑了。

如果你只是看重“真”的外在,即存在这个事实,而不去探究在“真”之下的其余延伸,即使你是知道“真”具体指的是什么,也会被“真”幻化出的“假”迷惑。

当真相投注到一个虚假的表面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够准确辨认出?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白居易说“故事假的,但情是真的”。

空海最终找到了无上密,其实也是找到了在一件事物中寻求真与假,世间万物,并非黑白,只有抛弃不美好的虚假,才能将内核的真实无限放大。

第四条,妖猫复仇记。

妖猫本身是白鹤童子的一个化身,在电影中,只有他,是真的爱杨玉环。

他的行为,和唐玄宗的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将蛊毒吸在自己身上,将自己放逐在猫身上,并进行残忍的复仇。和之前的“纯洁”形成反差。

电影中的色彩设计也很有意思,妖猫是全黑,白鹤是全白,由白到黑,是黑化的扩散,也是内心仇恨的加深。

妖猫复仇,是因为大唐摧毁了杨玉环,摧毁了一个美好的杨玉环,摧毁了一个繁荣的美好意义。

但是杨玉环本身代表的大唐,是一个虚假的,是不牢靠的,盛世之下,掩藏着深刻的悲哀。

所以,妖猫的执念,是对于过去已经消失的美好,虚假的繁荣的一种执念。

这个和白居易对于李白时代的怀念、空海破解不了第二次的破瓜幻术意义是一样的。

虚假的东西,始终是虚假的,即使再美好,也不能过于留恋,正确的做法是将其抛弃,并且找寻到自我。将虚幻和真实分离开来。

最后,妖猫终于明白,杨玉环死了,而自己,只是不愿意接受那虚幻美好破碎下的事实。

对于无法保存的美丽,只有舍弃,才能迎接全新的浴火重生的美丽。

卖瓜人最后身份的揭晓,与妖猫形成对比。他最早察觉到虚幻的美好是不牢靠的,是要舍弃的。

只有舍弃掉这种不美好,才能找回到真实,找到属于你的真正之路。

但是电影中并未对于妖猫一味批判,剧情设计上采取了用妖猫将唐玄宗的虚伪揭露出来,让杨玉环的真相被白居易和空海知晓。

在被掩盖的虚假繁华之中,尽管真相是黑暗的,但是白鹤少年的存在,却是那黑暗中的一点光。

是希望。

第五条,阿倍仲麻吕的日记(包含极乐之宴和杨玉环之死)。

阿倍仲麻吕无疑是喜欢杨玉环的,但是最后却放弃了带走她的想法。

这里,其实和唐玄宗很像,只是爱她的美丽,却因为自私而不愿意保存这种美丽。

杨玉环最后决定,用美好去殉葬黑暗和不真实,尽管她知道自己结局。

她知道唐玄宗在欺骗自己,但是却还是留下了定情信物,因为她知道,过去的喜悦和宠爱是真实的,过去的心意也是真实的。

男人的自私和逃避,也是真实的。

“所有对你说过爱的男孩子,在发誓言的那一刻,都是真心的。”

真相已经惨不忍睹了,那么,我们就需要残留这一点美好,毕竟在,这美好也是真实的。

这里,杨玉环已经将自我投注到了唐玄宗身上,知道真相的她,却选择用自身的美好去包含帝王的自私,这是一种美好的悲剧,虽然撕裂人心,但是却又给人力量。

在美好面前,自私和丑陋,都是那么不堪一击。

剧中的卖瓜人一直用幻术提点空海,其实在电影中,所有人都有幻术。

唐玄宗对于杨玉环施展了幻术,让她相信尸解之法和真正的爱意。

杨玉环对于唐玄宗施展了幻术,让他相信自己的心意和牺牲。

白居易对长恨歌施展了两个幻术,第一,将虚假的故事伪装成繁华的象征,第二,将真相用虚假表现出来。

空海对自己施展了幻术,在危难之中,找寻那一点遗失的美好。

妖猫对自己施展了幻术,固执于残存的繁华美丽。

阿倍仲麻吕对自己施展了幻术,说明自己爱着杨玉环。

电影对我们观众施展了幻术,让我们只明白,电影中讲述了一个破案的故事。

但是,幻术之中也有真相。

第一层,这盛世,未必如你所愿。

第二层,盛世之中,虽有黑暗,但是总有希望,有一点点美好。

第三层,那么不如我们所愿,有黑暗,有美好,我们应该选择将美好投射到黑暗中,甩美好包容黑暗。

第四层,只有知道真实和虚伪的界限,并能合理看待他们,我们才会参透无上密。才会心意坦荡去拥抱真实,摒弃虚假,找到真正的自我人生。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