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戊戟的武林传奇为何未被拍成影视,当年在佛山文艺连载影响很大?

2020-12-14 06:02

戊老是我幼时最喜欢的作者,甚至超过了古龙和金庸

因为小学时候跟同学借了戊老的奇侠传奇跟神州传奇,在阅读过后对于戊老十分崇拜,但由于当时年幼加上网络的不流行,才将这份喜爱深深藏在心里。

戊老祖籍江西吉安,幼年迁居广西柳州。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刘祖汉,后来他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时改名为王影。戊戟是他开始写武侠小说时才取的一个笔名。他的人生经历其实也颇富有传奇色彩。他出身于商贾之家,却并没有秉承父辈那种经商的天分,自小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并且特别钟爱《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之类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小说,往往读得荡气回肠热血沸腾。那时他心中有个愿望,有朝一日也要一柄青锋一匹瘦驹一袭长袍行走江湖。后来他果真偷偷离家出走,凭藉年轻人一腔热血冲动跑到一江之隔的广东参加了粤中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那年他20岁。

文革坎坷路

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了大半年,全国解放了。戊老先后在粤赣等地的文化部门工作。不料在反胡风集团时,他莫名其妙被当成“胡风分子”被揪了出来。1959年,他一不留神又被列为“特嫌分子”而被内控使用。“文革”开始,因他一直在文化单位任职,所以毫无疑问被视为“臭老九”而打入另册,经常要接受造反派们对他的“教育”和“改造”。其间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真是一言难尽!

文革结束,倒转的乾坤扭正过来。戊老这才感到可以透一口气了。然揽镜自顾,华发早生,几十年抛掷的光阴再也拾捡不回了,激愤之情难以言表。此时他被擢升为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同时出任《佛山文艺》副掌门。

武侠小说家

可是当时摆在他眼皮底下的窘况是,作为地市级的文艺期刊《佛山文艺》发行上不去,读者不爱看,摊派到基层文化部门的杂志被人们一捆一捆拎回去做了枕头。怎么办?

这时候,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在大陆抢滩登陆,《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等风靡一时,读者争相购买,一睹为快。戊老以一个编辑家敏锐的触角感觉到这是一个市场。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文化市场一定要自己占领,你不占领就会被资产阶级占领。出于一种责任感,戊老开始试着去写第一部武侠小说《武林传奇》,一边写一边在杂志连载。不料还未连载完毕,竟在文艺圈子内激起轩然大波。有人公开指责这部作品是“歪门邪道”、“不正统”、“品味低”的东西,“离晒大谱”。不少同事私下劝他注意把握分寸,别去冒风险,小心吃亏。与此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许许多多读者对这部小说持肯定的态度,并盛赞写得好,“弘扬了中华民族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的传统美德,给人一种积极的不畏邪恶的向上的勇气。”当时任广东省文化厅厅长的唐瑜同志以及佛山市文化局局长谢金雄同志看过连载后,也对他的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读者的支持与领导的鼓励使戊老心里有了底,他坚信自己走的路子是对的。文艺作品就是要绝大多数群众看的,只要群众喜欢就说明是成功的。很快,他又投入到第二部小说《江湖传奇》的创作中去,没想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武侠小说家。

“戊戟现象”

从1983年至 今,戊老埋头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以一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先后创作完成了《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神州传奇》、《奇侠传奇》、《青凤传奇》、《黑鹰传奇》、《黑豹传奇》、《隐侠传奇》、《神女传奇》、《杜鹃传奇》和《刀客传奇》等长篇传奇小说共计十一部,另外还有一部《岭南一剑》中篇传奇故事。这些作品的问世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对他由衷的崇敬与喜爱,也奠定了他在我国武侠小说界的地位。

随着戊老的知名度愈来愈高,拥有的读者群人数愈来愈多,不少报刊杂志把提高发行量扩大影响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说来也真奇怪,论哪家报刊登载了戊老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占领不少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称为“戊戟现象”。

至于他的小说为何没能改编,原因有三

第一:戊老的小说对话偏多,利于塑造人物性格,过多的对话篇幅不利于影视改编。

第二:戊老的小说江湖大多是发生于北方江湖,较少涉及南方江湖,受众不多。

第三:当时有改编的,不过是以众筹形式,后来没能众筹成功。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