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内外兼修|乾隆王朝

2023-12-20 17:25

乾隆王朝为什么不火_乾隆王朝全集免费观看_乾隆王朝

乾隆王朝为什么不火_乾隆王朝_乾隆王朝全集免费观看

乾隆王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历代评价:

正面评价

乾隆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乾隆帝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乾隆帝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乾隆帝还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与孝贤皇后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去世后,弘历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

负面评价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制造者之一。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

弘历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六下江南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晚年的弘历更是变本加厉,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赵翼:惟我高宗纯皇帝,当大一统之运,临御六十年,亲传宝位,犹时勤训政,享年至八十有九。今上自受禅后,极尊养之,诚无一日不亲承色笑。视孝宗之一月四朝,曾不足比数焉。然则两宫授受,慈孝兼隆,福德大备,真开辟以来所未见,岂不盛哉!

梁启超:清高宗席祖父之业,承平殷阜,以右文之主自命,开四库馆,修《一统志》,纂《续三通》《皇朝三通》,修《会典》,修《通礼》,日不暇给,其事皆有待于学者。

蔡东藩:却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多福多寿多男子,把人生荣华富贵的际遇,没一事不做到,没一件不享到。

萧一山:在位六十年,武功文治,堪称极盛,于时海宇清宴,民物雍熙。在有清二百六十余年中,固属绝无仅有之时代,即在我国历史上,亦可以媲美汉唐,光延史册。

吕思勉: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高宗性本奢侈,在位时六次南巡,耗费无艺。中岁后又任用和珅,贪渎为古今所无。官吏都不得不剥民以奉之,上司诛求于下属,下属虐取于人民,于是吏治大坏。

轶事典故:

乾隆博学

弘历语言能力超群,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弘历在位期间,才完成《明史》,编一朝史书,耗时百年之久。

弘历不仅有文才,还善射。每年夏天弘历接见武官后就在宫门外比试射箭。赛三次,每次射三箭。弘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月,他在大西门射九箭,箭箭中的。

勤政安民

乾隆帝总是卯时起床。夏天这时天已亮;冬天五更才尽。在军机值班的十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对付得了,便每日轮一人早上班相助,于是也在五更上班。平时大家不知弘历何时起床。但从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乾清宫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军机处的十多人,过五六天才轮上一个早班,已觉辛苦,但弘历则是天天这么早就上朝了。

平时无事时弘历也是如此。当西北用兵征准噶尔部和回疆之时,军事情报到达,即使是半夜,弘历也一定要起来亲自过目,如有要事立即召集军机大臣指示机宜,说很多话。赵翼作记录,有时从起草到恭楷誊正,得要一两个时辰,这时弘历还披着衣服等他。

六下江南

弘历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视。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

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访民情;其二是为了加强清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其三是为了河工,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还视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弘历自己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游乐的目的大大增加。弘历则是前呼后拥,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帐篷、衣物、器具,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去的著名泉水。

秘立皇储

弘历即位初年效法汉人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后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东巡途中,弘历十分伤心,遂迁怒于庶出的皇长子,皇长子不久忧惧而死,让弘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1773年,六十三岁的弘历已经没有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时还活着的皇子有七人。弘历觉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1773年冬,弘历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

宠信和珅

和珅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弘历小近四十岁。和珅是弘历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尉一手提拔起来的,确有不少长处如相貌出众,语言才华超群,书法艺术有造诣等:通满、藏、蒙古、汉语。和珅被重用初期,做过几件好事,比如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受贿案,在弘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皇帝交代的事他都能办得井井有条。于是和珅平步青云、恩宠无比。

弘历晚年十分孤独,多亏和珅上下沟通,既让国家机器保持运转,又使皇帝不至于寂寞。和珅还能帮皇帝办很多别人办不成的事,帮皇帝背黑锅,为老年弘历的奢侈挥霍提供财源,所以弘历离不开和珅。于是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影响皇帝,被人们私下称作“二皇帝”。和珅十分贪婪,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地方督抚为了息事宁人,每当给皇帝进贡都着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

英使访华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王以补祝弘历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为首800多人的使团访问清帝国,并于次年到达。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礼。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弘历得知后非常生气。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妥协: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六万树园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跪九叩礼。

马戛尔尼离开英国时,英王乔治三世让他把一封信转交乾隆。提出如下请求:开放珠山、宁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取消澳门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或照1782年的税率减免;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划一个设有城寨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囤货;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门;允许英国人自由传教等等。

乾隆王朝全集免费观看_乾隆王朝_乾隆王朝为什么不火

非典型腐败:清朝吏治为何难清?乾隆回应:还是杀的不够多。

如果说“汉承秦制”,那么在清朝即可视为“清承明制”。尤其在政治架构和体制设置最为相似,除了内设机构名称不同,岗位称呼不同外,在吸取并取消明朝体制如宦官二十四衙门设置教训外,其余大体相当。

内务府是清朝最具影响力的衙门,相当于明朝的“大内”,光内设官职就有3000人之多,如果加上工匠、兵丁、太监,内务府就有上万人之多。清代皇帝多注重宫廷享受,尤其是雍正、乾隆在各种文玩上非常追求极致,又将这一事务派发到地方机构,如“江南三织造”,如此一算,其内务府的“垂直”管理规模更为庞大。

清代各级衙门从大到下,从上到下,从设置数量到人员机构都创历史之最。光绪《大清会典》和《清史稿》统计,到了清朝末期,全省仅省、道、府、县四级主要行政机构设置的衙门就有2200多个,如果继续细化统计各分支衙门,其总数最低不小于4000个。平均每个省130多个衙门,一个县有两个以上衙门,堪称滥设衙门之最。

早在乾隆时期,地方大员陈宏谋就曾对机构设置过多发表过意见:“朝廷设官非不多也,而不以民事为事,止图‘自了’,以为得计,则民不受官之益,凡觉多官之为累矣。直谓之无良心可也。”就是说现在设置这么多官员和机构,这些当官的却不为老百姓干事儿,只希望自己升官发财目的达到,老百姓一点好处没有,真可谓没有良心。在家书中他还痛斥说:“官场习气已深,每日自上极下,忙忙碌碌,虽有治民之排场,全无及民之实事。”不光如此,清代衙门的主政者非常有权,独断专行,因其下面的小官吏大多都是自己小金库聘过来的,所以清朝人经常说:“今之吏治,三种人为之,即幕友、长随、书吏”,很有点“权力承包”的意思。

“天下之事无不始于州县,无不终于州县”,在清朝最热门的职位莫非“州县”官员,这就意味着当上州县官员就操控了地方人口、财政大权。据《光绪会典》书中记录,全国总计有1342个县太爷,级别比县高的还有厅、州,全国共有78个厅,129个州,属于正五品、正六品官员。当时有谚语形容说:“要为名高点翰林。主事也可显才能。发财最好当知县”在清代所有仕途的出路中虽然有的高级官员却只是一个名头,科举官员相对来讲更在乎名节,还有许多操守可言,而这些花钱买官当知县的就是为了发财,通过各种手段把这种“政治买卖”最大利益化。

当时有一个生动故事,说一个姓蒋的绍兴人对知县一缺垂诞很久,但苦于拿不出太多钱,于是和几个好友商量大家凑钱捐官,约定由姓蒋的做县令,其余的有做刑名师爷、钱粮师爷的,并规定所有收入放在一起,歃血盟誓。没多久这几个人的计划顺利实施,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直到三年考核,蒋因贪污被革职,但已经与其他人搂的盆满钵满。除此之外,知县在大肆搂钱外,还要结交上级官员,以求得权力庇护,这可是不可缺少的官场“护身符”。当时清朝允许有一种送钱方式叫陋规,即现在所谓的潜规则,不能太见光,但不算违法。其名称也不一而足,比如什么“炭敬”、“别敬”等等几十种送钱和收钱名义。在县令的眼里,最高能接触到封疆大吏,俨然眼里没有皇上,对于各地督抚、州府上级的索取和各种接待都非常配合,渐渐就成了督抚们的亲信和爪牙。

清代《庸闲斋笔记》中讲了一个比较生动的事情,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叫地方官陈熙的,一次总督让他购买赤金二百两,陈不敢拒绝,于是到市场去买,每两赤金用了十六两银子。地方官陈熙把金子送去时,还开列了购买花费,惹得总督大怒,拒绝接受,此后不多久,陈熙就被排挤,不得不辞职回家。

其实如陈熙这样的官员实在太少了,大部分的县令是巴结还来不及。在嘉庆时期,各地衙门的肥缺明码标价“中缺把钱,大缺一万五”封疆大吏利用手中权力,将各地州县官员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成为服务和输送钱物的“班底”。

清朝在吏治的日渐败坏中,地方官吏对百姓的侵害就越来越严重,除了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外,徇私舞弊的事情更是随处可见,民间就出现了许多憎恶州县的谚语:“杀人的知州,灭门的知县,要把财发,必要估家,要吃饭,做知县,做知县,穿绸缎。”

《中国的科名》其中的“要把财发,必要估家”一丝是说遇到打官司的时候,先要估算一下自己家有多少家底。于是又有了“一字不可入公门,一入公门家便倾”的话,就连当时的大清皇帝也不得不承认:“以家道厚薄为银数之增减,几于各省一辄”的办案规则的现实,却无力改变。

表面看是地方吏治日趋腐化,但是这一问题上,乾隆在官吏准则上的定调造成了一定恶劣影响。他曾说:“本朝无名臣,也不需要名臣。”另外就是贪赃枉法的官吏处死的太少。从上到下便没了官员尊崇的名臣道德楷模风气,代之而起的便是各种潜规则大行其道,而成功三连任的最会做官的三朝元老曹振镛做官更是有几字绝学“多磕头,少说话”,这种官场作风吹遍了古老的大清帝国的每个角落,最终造成了地方州官县令只求做官发财,从局部影响到了整体,也全面导致了大清王朝的“抽心一烂”的最终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道咸宦海见闻录》

乾隆王朝_乾隆王朝为什么不火_乾隆王朝全集免费观看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