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习俗有哪些?请这样告诉孩子

2023-10-31 18:41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提到重阳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敬老爱老。其实,重阳节还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赏菊、吃花糕等传统习俗。为什么九月初九被称为“重阳节”?重阳节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含义和习俗,快来书果星球儿童阅读馆了解更多。

01 为什么重阳节要选在九月初九?

重阳节 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02 重阳节又是“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 老年节。

因此,九月九日重阳节也被叫做“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提醒人们去关爱、去感谢、去敬重那些一生奉献的老者。

尊老敬老,传承孝道,感恩拥有,感悟生命,重阳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承载着老年人对于关怀和爱的呼唤。

03 重阳节传统习俗

登高、佩茱萸

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佩茱萸呢?

茱萸,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多在重阳节时佩戴茱萸以避邪。

据南朝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习俗源于汉代“桓景避难”的传说。

传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有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灾,要他速速回家,告诉家人缝一些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后登山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大祸。

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桓景按照师父的话做了,带着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

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祸。

这虽然是个荒诞的故事,但却反映出了先民的心理。

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从一数到九,阳数就数到了尽头,再数下去,就又要从一开始,这就是所谓的“阳极必变”,因而九是个盈极而亏,由盛转衰的隐含着不祥因素的数字,而九月初九是两个“老阳”之数重叠在一起,就更不吉利了,所以人们要寻找一个化解之法,这个解法就是登高、插茱萸。

这个认识实际上是阴阳家唯心世界观的反映,却因此产生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民俗,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到了后世,人们重阳登高就不再是为了避祸或避邪了,其目的多在于游赏。

重阳之日,天高气爽,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川澄清,是登高望远,游目骋怀的最佳时节。而所谓登高,主要是登山,也有人登楼台。

而佩戴茱萸的习俗,到唐宋时已逐渐改为插茱萸了,所以王维诗中才会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句子。

饮菊花酒、赏菊

杜牧在重阳节时写下这样的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为什么古代很多人在重阳节时喜欢把菊花插在头上呢?

这与重阳节的另一个重要民俗活动——饮菊花酒和赏菊有关。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由来已久。根据古书的记载,从汉代起,人们就开始喝菊花酒以祓(fú,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祭礼)除不祥,延年益寿。

菊花酒的做法大概是这样的:在菊花盛开之时,把菊花连枝带叶一起采下来,和黍米放在一起酿造,等到下一年九月九日便可以饮用了。这种酿酒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耗时太长,于是后来又有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将菊花的花瓣撒在酒中。

重阳节饮菊花酒,自古至今一直是一件风雅的事。而重阳之时,芳菊盛开,独傲秋霜,文人雅士感物怀人,于是在饮菊花酒之外,又有插菊花、赏菊花的逸事。

唐代诗人杜牧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诗句,宋代诗人刘景文也有“重阳曾插菊花无”的诗句。重阳插菊花的寓意,与饮菊花酒相同,也是求吉祥、求康宁、避邪恶的意思。

插菊花盛行于唐代,而唐代赏菊之风也非常盛。

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的就是相约赏菊之事。到了宋代,赏菊之风更盛。

吃重阳花糕

重阳节吃花糕就像中秋节吃月饼一样,是不能缺少的。重阳花糕,也称发糕、菊糕、栗糕、枣糕或登糕。

人们之所以要吃花糕,正如“九九”与“久久”谐音一样,“糕”与“高”谐音,所以,人们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要吃一些糕饼之类的东西,不仅“步步登高”,而且要吃糕求“高”,图个吉利。

人们重视重阳花糕,不仅因为它是节日食品,还因为它是敬神的祭品。在重阳节多用花糕祭祀祖先,有些地方吃花糕甚至还有庄严的仪式,比如吃糕前把一片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祝愿“愿儿百事俱高”,连说三遍。

赏秋登高,遍插茱萸,祭祖祈福,尊老爱老,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

这个充满人情味的节日,愿大家重阳节安康!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