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 秦罗敷与焦仲卿的结局

2023-09-06 14:25
秦罗敷与焦仲卿的结局:焦仲卿,出自《孔雀东南飞》中,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与妻子刘兰芝一同殉情。秦罗敷,是邯郸城一个姓秦的农家女,以采桑为生,她在田间采桑时被赵王看中抢入宫中。

文章目录:

  1. 秦罗敷与焦仲卿的结局
  2. 焦仲卿的主要事迹 焦仲卿的人物生平 焦仲卿的人物简介
  3. 《焦仲卿》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一、秦罗敷与焦仲卿的结局

与焦仲卿的结局:焦仲卿,出自中,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与妻子一同殉情。秦罗敷,是邯郸城手御一个姓秦的农家女,以采桑为生,她在田间采桑时被赵王看中抢入宫中,其夫得知后自杀殉情,罗敷也在悲痛中投身村西的内。

焦仲卿

焦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尽管焦仲卿在文中确实有试图反抗自己的母亲的行为,我们任然可以在刘兰芝第一次被求亲时看出,焦仲卿并未有太多关心,他在听闻刘兰芝要成亲之后,才迫于现实前去会面刘兰芝。在约定共同殉情时,他在听闻刘兰芝已死之后再上吊自杀。其实,焦仲卿象征着古时追求爱情的儒家男子的代表,在社会风气压迫下,无法忤逆母亲的懦弱男段薯握子,最终承受不了来自亲情和爱情的双重压迫,最终诞生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悲剧。

秦罗敷

罗敷, 邯郸人(今邯郸县三陵乡姜窑村), 她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是古赵邯郸美女的代表 。

在中,有一位名叫秦罗敷的美丽女子在邯郸城南隅采桑,人们见了她都爱慕不已,正逢一个“使君”经过,问罗敷愿否跟他同去,罗握庆敷断然拒绝,并将自己的丈夫夸耀了一翻。罗敷与乡邻王仁相爱,但她在田间采桑时却被赵王看中抢入宫中,其夫得知后自杀殉情,罗敷也在悲痛中投身村西的黑龙潭内。

二、焦仲卿的主要事迹 焦仲卿的人物生平 焦仲卿的人物简介

  本 名:焦仲卿

  出处: 《孔雀东南飞》

  所处时代:东 汉

  人物: 刘兰芝

  职业: 大臣

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同殉情而死   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著。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在故事的开始,他从郡府还家小住。当兰芝向他述说婆媳二人矛盾的缘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并要他为俩人的婚姻爱情做出选择时,我们看到,仲卿并没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采取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犹豫地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前去劝谏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段话,他用心理智,方式得体。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侥幸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专制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采取去诉诸法律的方式,抑或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以个体的、和平理性的方式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专制、冷漠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暂时的妥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儿时间,目的是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在没有矛盾冲突的时间延续中使焦母回心转意。焦仲卿的妥协,不是软兆李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但仲卿、兰芝二人的爱情,不只受到焦母这个专制家长的摧残,继而还受到了同样是专制家长的刘兰芝哥哥的破坏。焦仲卿决没有料到的是,兰芝回到娘家后,专制粗暴的兰芝哥哥不给他们守护爱情的时间,兰芝被逼再嫁。这是他和兰芝都无力控制的事变。他因自己种种努力最终都失败了而绝望,决意一死。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是焦仲卿在面临两个人的婚姻爱情被彻底毁灭的时候,首先向兰芝提出了死的打算。在获得兰芝的认同后,随即回家为自己的死做准备。即使面对焦母的哀求,他也没有改变与兰芝一起做出的选择。

  仲卿决意死,首先是为了回报兰芝对他的爱。对于兰芝这样一位美丽、贤惠、善良、多才多艺又能辛勤持家并深深爱着他的妻子,他无力保护她,给她幸福的生活,只有用一死表明自己对她的爱。其次,仲卿选择死,也是对摧残他和兰芝俩人爱情、毁灭俩人幸福生活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强烈反抗。仲卿是个重感情、懂得爱,爱妻子族亏迟、也爱母亲的青年。他在死前诀别母亲时,所说的那一段凄凉哀恸的话语,鲜明地显示出了他内心深重的血亲伦理情爱。但他在自己与兰芝的美好爱情被毁灭的过程中,清醒地看到了母亲这个集封建礼教、专制暴君于一身的封建家长的冷酷残忍,他决意以死来回应母亲对他和兰芝俩人婚姻爱情的摧残,实质上是向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封建宗空哪法礼教做个体式的誓死抗争,以此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维护自己的美好爱情。这样的反抗,难道还不够勇敢,还不够直接和彻底吗?

  一个性格软弱怯懦的人,在强权的压迫、伤害下,会听凭命运的摆布。但焦仲卿不是这样的人。在作品中,他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勇敢地抗争着,特别是他对死的选择,是做了最终的、不屈和顽强的反抗,可敬可爱、可歌可泣!

三、《焦仲卿》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焦仲卿,是产生于汉末建安时期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

据这首诗的小序载,焦仲卿是汉末建安中庐江府的一名小吏,但他的家庭似乎曾是比较有声望的人家。焦母曾自我炫耀,说焦仲卿“汝本大家子”。而刘兰芝被遣归之前对焦母说: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虽是自谦之辞,但从家庭门第看,焦家似乎较刘家略高些,因此焦母就经常趾高气扬,表示出一旦焦仲卿遣走刘兰芝,便可为他向“可怜体无比”、 “窈窕艳城郭”的美女求亲。

焦仲卿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府吏,为了完成任务,他很少回家,和妻子“相见常日稀”,刘兰芝只好常守于空房。

但焦仲卿和刘兰芝感情非常深厚,他了解刘兰芝的为人,也很为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位贤惠野手的妻子而高兴,他对母亲说的: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十分真实地道出他的思想。因此,当他得知刘兰芝毫无道理地受到母亲的责难时,便毫不迟疑地责问母亲: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他以为通过说理能够使母亲和妻子的关系有所好转。

但是,焦母却指责刘兰芝: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并宣称: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她要焦仲卿立即把刘兰芝遣归娘家。焦仲卿看到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便只得长租唤跪以求母亲回心转意,并发誓: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焦母竟然“捶床便大怒”,斥责焦仲卿: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在焦母的逼迫下,焦仲卿只得和刘兰芝商量,让她暂且回家一段时间,自己则先回府去,等风波平息以后,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这场矛盾中,焦仲卿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尽管他知道,妻子确实受到了不应有的委屈,自己也很想替她说说情,使情况有所变化,但他没有想到母亲竟然会这样蛮不讲理。他从说理到求情,到立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说态度十分坚决,也尽了他的最大努力来争取改变妻子的处境,可是这种努力终于失败。在封建伦理中,“忠孝”并提,孝顺父母和忠于国君一样是儿子和臣子不可违抗的准则。因此,焦仲卿尽管和妻子十分恩爱,也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

在刘兰芝被迫离去之时,焦仲卿是十分痛苦的,诗中写道: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他又一次“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焦仲卿并不像历史上的那些丧失了人性的愚忠愚孝之徒,其感情是真挚的,是非是分明的。焦仲卿相信妻子会忠实于他,会坚守两人共同发下的誓言。

可是,事态并未能按照焦仲卿设想的那样发展。不久,焦仲卿就得到刘兰芝将嫁给太守的儿子为妻的消息。这对焦仲卿真是当头一棒!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写的是马悲哀,其实是人的悲哀,焦仲卿满腹悲伤,因此觉得马声也是悲鸣。他向刘兰芝家走去,显然,他希望知道是什么原因发生了这种意想不到的变故。

焦仲卿毕竟未能完全体会刘兰芝的处境。因此,当刘兰芝向他说明自己被逼婚的经过后,焦仲卿只有用挖苦的语调责备她: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他以自己准备殉情来责备兰芝。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责备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并不知道刘兰芝作何打算。

当刘兰芝表示了决心以死殉情之后,焦仲卿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在告别之后,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里充满对不合理的封建道德,对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切齿痛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已不屑于再当封建家庭的孝子和官僚机构的循吏了。

焦仲卿回到家以后,当即向母亲表达了必死的决心: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种决心使得暴虐成性的焦母刹时变了颜色,以至于“零泪应声落”,并再一次用“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来安慰他。但焦仲卿对这一切根本不加理睬,不久,刘兰芝投水自尽的消息传来,他也立即“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了。

真诚之心可以感天地而泣鬼神,诗结尾以两家求合葬,两人魂化为鸳鸯鸟,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结束,表达了人民对这颂型嫌对至死不渝的夫妇的无比同情。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男子的地位高于女子,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痴心女子负心郎的故事特别多,在早期的诗歌中,如《诗经》中的《氓》、 《谷风》,汉乐府《有所思》,古诗《上山采蘼芜》等篇都是如此。封建道德也总是单方面要求女子贞节,忠实于男子。而《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却是自始至终忠于爱情,并为此而殉情,因此这一人物形象的出现,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3条关于焦仲卿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焦仲卿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