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目连救母 神通广大的目连用了什么办法将母亲从地狱中救出?

2023-10-09 17:14
在福州还有个拗九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一种用糯米、红糖等多种材料熬成的“拗九粥”,这粥的由来也与目连有关。因为粥的颜色是黑色的,看起来很脏,传说看守地狱的狱卒以为不能吃,才让目连将粥送到母亲手上。

文章目录:

  1. 神通广大的目连用了什么办法将母亲从地狱中救出?
  2. 何为“目连”?
  3. 目连最终修炼成了什么菩萨?

一、神通广大的目连用了什么办法将母亲从地狱中救出?

目连,又叫,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神通第一”。

在中记载了目连入地狱,历尽险阻将母亲救出,并为母亲赎罪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来自于,但它的情节却十分符合中国人所推崇的孝道,因而这个故事逐渐中国化,并衍生出更多细节,广为流传。

《大目犍连变文》中这样写道:目连的母亲为富不仁,不敬神佛,死后被打入了地狱。目连跟着佛祖修成六神通后,遍寻找不到母亲,后来他向佛祖借来一个宝贝,这才在地狱中见到母亲。

目连求得佛祖亲临地狱,大放光明,使得母亲脱离地狱,变为饿鬼——一种永远也无法吃饱的鬼。

目连的母亲变成饿鬼后,饭一拿到嘴边就会变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连心中难过,又去恳求佛祖,佛祖告诉他只有举办盂兰盆会,供养十方僧众,才能彻底解救他的母亲。目连遵从佛祖的旨意,在七月十五举办大会,使母亲从饿鬼变成,又经过十日十夜的忏悔,目连的母亲才终于变回人形,从此一心向佛。

从的故事中,衍生出许多节日。比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又被称为、鬼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带上祭品,为祖先和已故的亲人上坟,焚烧纸钱,寄托哀思。而在古代,官府还会模仿盂兰盆会,设立道场,命僧人和道士念经求福。

在福州还有个拗九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一种用糯米、红糖等多种材料熬成的“拗九粥”,这粥的由来也与目连有关。因为粥的颜色是黑色的,看起来很脏,传说看守地狱的狱卒以为不能吃,才让目连将粥送到母亲手上。

总结:据说目连后来被仇视的人暗杀,成为第一个为传播佛法而死的僧人。

按理说,目连在佛祖的弟子中“神通第一”,应该没有人能伤害他,但是由于目连曾经也不小心做过坏事,所以在被暗杀时失去了神通。目连善良孝顺,后来得以死而复生,此后他一直陪伴在佛祖身边,继续教导人们学佛行善。

二、何为“目连”?

俗做目莲,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Mahamaudgalyagana 的音译。或为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罗卜。号称「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国土舍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着称。后被反佛教的婆罗门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释尊左边。相传其神通广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设盂兰盒供奉十方僧众,在他们的帮助下,入地狱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节」。 对於目连救母的故事,从最初传入中国便盛行民间,并成为众多地方戏曲、曲艺、绘画等等艺术形式的重要题材,如敦煌变文中的《目连变》,及各种地方戏的目连戏等。一般,在传统上每年会在祭祀社神的日子搭台唱戏,也就是所谓的社戏,通常便是唱目连戏。

  目连故里

  离浒溪口不远的涪江岸上,有一段黄桷树连缀而成的五里长堤,远处望去像两条抢宝的绿色长龙。乘渡船停留在一处名为“青堤渡”的渡口,拾阶而上,即进入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场镇。

  场镇不足一公里长,一支烟的工夫便可从街头走到街尾。街道两旁的民居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斑驳的木头门、陈旧的瓦砾、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无声地诉说着小镇的古老。坐观涪江的“顶顶庙”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寺庙一旁的坟冢搭并为“刘氏青堤之墓”。寺庙是当地人为纪念唐代圣僧目连及其母亲刘青堤而修建的,寺庙大门的内侧,上书“青堤古镇”四个大字。

  这就是中国目连的故里——射洪县青堤乡。二十四孝中“目连救母”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青堤”名自唐太宗追封目连之母刘青堤后,历代沿袭至今。初唐诗人陈子昂曾作诗《题刘氏青堤墓》:“百里洪州望无涯,臻及唐初起圣家。目连慈渡镶恻远,刘氏香花玉女华。”

目连救母  佛教故事。

  在中国流传甚广,曾经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故事叙述佛陀的大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目连’原名为‘大目犍连’(Maha^-mo-ggalla^na),‘目连’为其略称。

  《盂兰盆经》为西晋·竺法护译。经中叙述目连始得六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于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

  此经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于本经强调孝道思想,所以颇受国人重视。梁武帝于大同四年(538)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举办第一次盂兰盆会。到唐代,盂兰盆会便广泛地在民间流行。直至今日,盂兰盆会已成为中国民俗的一部分。

  随着盂兰盆会的盛行,目连救母的故事便广泛的在民间流传。代表这种流行的,便是变相(佛经故事图画)和变文的流行。唐人画目连变相者不只一家;而在变文方面,敦煌发现的目连救母变文就有十六则。称为《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大目犍连变文》或《大目连缘起》、《大目连变文》等。其中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编号S.2614的《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首尾完整,被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这些变文是唐人所作,是历代目连戏曲中时代最早的,但这时的故事已有一些演变,添加了许多情节和描述。先是目连遍历地狱寻母不获,后凭借佛陀的锡杖才得入阿鼻地狱见母。然后又承佛陀亲临地狱,放光动地,大破地狱,于是目连母转成饿鬼。目连又依佛喻广造盂兰盆,出其母于饿鬼道而成为黑狗。目连引黑狗七日七夜诵经忏悔,才又得转人身。于是目连乃劝其母求生西方佛国。

  在这答枝薯个引申的故事里,佛陀的威神之力被极力强调,这是与原经不同的。此外,变文中让目连之母历经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对三恶道中的种种苦处极尽描绘之能事。这也是变文的一大特色。

  宋真宗时(998~1022)曾明令禁止讲唱变文。但目连救母的故事并没有随之销声匿迹。现在可知的资料有元末明初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明·郑之珍有《目连救母行孝戏文》三卷(一百清者出),为元明最弘伟的传奇之一;清人又扩大而成为十本的《劝善金科》。

  总的来说,目连救母的故事一直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佛教故事之一。一再成为俗文学的题材。它所强调的佛力救度和对地狱、饿鬼、畜生道的惨状的描述,也表达了民间信仰对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风貌。

三、目连最终修炼成了什么菩萨?

炼成了观音菩谈薯萨,😄败侍稿😄😄😄😄😄😄察孝😄

五莲最终修成了生活菩萨木雕最多收成了是活菩萨。

这是里清埋的故事,来自于《目连救母》。他没有成为菩萨,而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叫尊者。

佛教故事,最早见于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故事叙述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在中答团蚂国流传甚广,曾经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或纳。

扩展资料

故事梗概

目连的母亲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其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她屡屡趁儿子外出时,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死后随刹那间就入了。尊者目连成道后以神通力观见母亲受种种苦。于是以神通力运饭给其母吃,不料刚进嘴便化为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3条关于目连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目连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