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诺贝尔化学奖历届得主 有关化学的奖项有哪些?

2023-08-12 09:55

有关化学的奖项有哪些?

你好,化学领域的奖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奖项:

1. 诺贝尔化学奖(Nobel Prize in Chemistry):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以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2. 沃尔夫化学奖(Wolf Prize in Chemistry):由以色列总统颁发,每年授予在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3. 美国化学学会奖(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wards):由美国化学学会颁发,包括美国化学学会国家奖、美国化学学会国际奖等多个奖项,表彰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化学家。

4. 欧洲化学奖(European Chemical Society Awards):由欧洲化学学会颁发,包括欧洲化学学会金奖、欧洲化学学会青年研究奖等奖项,表彰在欧洲化学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化学家。

5. 亨利·莫塞利奖(Henry Moseley Medal and Prize):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颁发,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6. 日本化学会奖(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Awards):由日本化学会颁发,包括日本化学会奖、日本化学会青年奖等奖项,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这些奖项只是化学领域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国际、地区和学会级别的化学奖项。

1、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2、青年化学奖

3、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4、赢创化学创新奖

5、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6、约翰威立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

7、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8、 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

9、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10、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

11、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

12、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

13、有机合成化学创造奖(有机合臣杰出青年奖)

14、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

15、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

16、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17、美国化学会奖项(ACS Awards)

18、ACS颁发的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其中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普利斯特里奖(英文:Priestley Medal)是美国化学会所颁发的最高奖项,目前每年评选一次,用以鼓励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该奖项于1922年建立,以美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的名字命名。1944年以前每三年评选一次。沃尔夫化学奖是沃尔夫奖下设的六个奖项之一,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每年评选一次。该奖项的目的是为了表彰除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外,对于化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它是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历届名单?

1901。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190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1903。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190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190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1907。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190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1909。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1910。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1911。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1912。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1913。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1914。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1915。理查德·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1916-1917。空

1918。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1919。空

1920。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1921。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1922。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1923。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1924。空

1925。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1926。西奥多。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1928。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1929。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1930。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1931。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1932。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1933。空

1934。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1935。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1936。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1937。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1938。理查德·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1939。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1940-1942。空

1943。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1944。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1945。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兰人(1895–1973)

1946。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throp美国人(1891– )

1947。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1948。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1949。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1950。奥托.P.H·第尔斯(Otto P.H.Diels) (1876–1954)德国人;库特·阿尔德 (Kurt Alder) (1902–1958) 德国人

1951。艾德温.M·麦克米伦(Edwin M.Mcmillam) 美国人(1907– );格伦.T.酉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 美国人

1952。阿切尔·J.P·马丁(Archer J.P. Martin) (1910– ) 英国人;理查德·L.M·辛格(Richard L.M.Synge)英国人(1914–)

1953。赫尔曼·施陶丁格尔(Hermann Staudinger) 德国人(1881–1965)

1954。菜纳斯·c.波林 (Linus C.Pauling) 美国人 (1901–)(一九六二年获和平奖)

1955。文森特·杜·维格诺德(Vincent du Vigneaud)美国人(1901–)

1956。西里尔·N.欣谢尔伍掐(Cyril N.Hinshelwood) 英国人(1897–1967);尼古拉·N·谢苗诺夫 (Nikolai N.Semenov)苏联人(1896– )

1957。亚历山大·R·托德 (Alexander R.Todd)英国人(1907–)

1958。弗雷德里克·桑格(Fnederick Sanger)英国人(1918–)(一九五八、一九八O年两度获奖)

1959。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 捷克斯洛代克人(1890–1967)

1960。威拉德·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美国人(1908–)

1961。MELVINCALVIN

1962。约翰·考德里·肯德鲁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国人(1917–)

1963。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1964。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国人 (1910–)

1965。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国人 (1917–1979)

1966。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国人(1896–)

1967。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国人 (1927–);罗纳德·G.w·诺里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国人 (1897–1978);乔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国人 (1920–)

1968。拉斯·翁萨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1969。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 (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 英国人 (1918–);奥德·哈塞尔 (Odd Hassel)挪威

1970。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1971。格哈特·赫兹伯格 (Gerbard Herzberg) 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1972。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 美国人 (1916–)

1973。恩斯持·奥托·费台尔 (Ernst Otto Fisher) 德国人(1918–);杰弗里·威尔金森 (Geoffrey Wilkinson) 英国人 (1921–)

1974。保尔·约翰·弗洛里 ( PaulJohH Flory) 美国人 (1910–)

1975。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John Warcup Cornforth) 英国人(1917–);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 ( Vladimir Prelog) 瑞士籍南斯拉夫人(1906–)

1976。W.N. 利普斯科姆(美国人)

1977。I. 普里戈金(比利时人)

1978。P.D. 米切尔(英国人)

1979。H.C. 布朗(美国人)、G. 维蒂希(德国人)

1980。P. 伯格(美国人);W.吉尔伯特(美国人)、F. 桑格(英国人)

1981。福井谦一(日本人)、R. 霍夫曼(英国人)

1982。A. 克卢格(英国人)

1983。H.陶布(美国人)

1984。R.B. 梅里菲尔德(美国人)

1985。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

1986。D.R. 赫希巴奇、李远哲(中国台湾人)、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

1987。C.J.佩德森、D.J. 克拉姆(美国人)、J.M. 莱恩(法国人)

1988。J. 戴森霍弗、R. 胡伯尔、H. 米歇尔(德国人)

1989。S. 奥尔特曼, T.R. 切赫 (美国人)

1990。E.J. 科里(美国人)

1991。R.R. 恩斯特(瑞士人)

1992。R.A. 马库斯(美国人)

1993。K.B. 穆利斯(美国人)、M. 史密斯(加拿大人)

1994。G.A. 欧拉(美国人)

1995。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人)

1996。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R.E.斯莫利(美国人)

1997。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

2000。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

2001。野依良治 日本人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2002。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

2004。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2005。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2008年。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

2009年。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2013年。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诺贝尔化学奖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104次

自1901年设立以来至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共颁发了104次。

163还是162?

在111年的历史上,共有163人次获颁诺贝尔化学奖。不过,由于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问鼎,实际获奖人数应该是162。

8年空缺

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出现过8次空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原因不外乎两点:没有能够达到评奖标准的候选者,以及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一战和二战。

独享与分享

从1901年到2012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荣耀的科学家共有63位;由两位获奖者平分秋色的情况出现过23次;另有18次为三个人分享大奖。

平均年龄

截至2012年,162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57岁。

最年轻的获奖者

1935年,35岁的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捧得诺贝尔化学奖桂冠,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与他携手走上领奖台的还有他的妻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长女)。

最年长的获奖者

诺贝尔化学奖最年长得主纪录保持者是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他在2002年领奖时已是85岁高龄。

化学奖与女性

女性绝对不是诺贝尔奖殿堂的点缀。从1901年到20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共有4位,人数虽不占优,但成就独一无二。她们是: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因研究放射性元素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分离出纯的金属钋、镭,于1911年获奖;法国科学家伊伦·约里奥-居里,因发现人工放射性,于1935年获奖;英国科学家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因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等分子结构取得成功,于1964年获奖;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于2009年获奖。

梅开二度

化学界的大拿非弗雷德里克·桑格莫属,他曾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折桂。另外还有两位跨界高手:居里夫人,继1903年获得物理学奖之后,又于1911年摘取化学奖;美国化学奖莱纳斯·鲍林,分别将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两枚奖牌纳入囊中。

得奖一家亲

居里一家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之家”:4人、3次获奖。1903年,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物理学领域的最高荣誉;8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摘得化学奖桂冠;1935年,他们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其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又戴上了属于自己的化学奖奖牌。有意思的是,小女儿艾芙·居里的夫婿亨利·拉布伊斯,在1965年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总干事的身份代表儿基会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

父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并分别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例子还有: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其子乌尔夫·冯·奥伊勒是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其子罗杰·D·科恩伯格于2006年捧得诺贝尔化学奖。

被迫弃奖

历史上曾有3位来自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迫弃奖,分别是1938年化学奖得主理查德·库恩、1939年化学奖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和193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哈德·多马克,当时阿道夫·希特勒阻挠了他们领奖。后来诺贝尔奖委员会为他们补发了奖章和证书,但是没有奖金。

化学奖最青睐的领域

从跨度超过百年的化学奖历史来看,获奖成就几乎涵盖了基础化学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化学到生物化学再到应用化学。换成数字来说就是,与碳元素有关的有机化学,获奖次数不少于25次;生物化学方面的发现已经获奖多达11次,其中8次是在1970年至1997年之间摘取的,说明生化领域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而物理化学,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囊括了14个奖;还有6个奖颁给了理论化学研究;关于化学结构的研究也是诺奖青睐的对象,总共获奖8次,包括确定大生物分子或分子复合物的机构以及对测定方法作出的改进;工业化学方面首次获奖是在1931年,但近些年有多个奖均与工业应用有关,比如高分子化学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


诺贝尔化学奖历届得主 有关化学的奖项有哪些?


诺贝尔化学奖历届得主 有关化学的奖项有哪些?


诺贝尔化学奖历届得主 有关化学的奖项有哪些?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3条关于诺贝尔化学奖的问题「有关化学的奖项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诺贝尔化学奖历届得主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