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西伯利亚冻土层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2023-05-06 12:41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这是对寒冷地带的描写。 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极寒之地有南极、北极和俄罗斯东部。南极和北极想必大家都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但是俄罗斯东部的西伯利亚冻土层却很少有人提及。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俄罗斯地理位置

众所周知,俄罗斯拥有着最广阔无垠的土地,在世界领域面积排行榜上位居第一。而在俄罗斯的东部坐落着许多热闹繁荣的城市,人类一般也只居住在这里。

相比之下,俄罗斯东部的居民却寥若晨星,这里冰天雪地,极寒之地的暴雪会在寒风中凛冽的肆虐,用实力劝退想要来此居住的人们。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俄罗斯永久冻土

虽然西伯利亚荒芜人烟,但却保留着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永久冻土。它占据了俄罗斯总面积的66%,在数千年的时光里一直坚守着对地球气候的平衡功不可没,可是现如今这片土地却开始融化,这不禁敲响了人类的心里的警钟。

西伯利亚冻土层的形成

地表分活动层、多年冻土层和间层不冻层。永冻层位于高海拔地区13m的活动层之下,最厚可达650m。即使是在四十度的高温之下都不会对永冻层造成任何影响。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碳基生命

西伯利亚冻土层位于冻土带内,冻土带是由死去的植物和动物尸体埋入土壤中组成的。由于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碳基生命,所以冻土带中也包含了许多的有机碳。

全球冻土带中的有机碳是大气层的两倍,而西伯利亚冻土层也占全球的一半。 我们都知道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近代工业化的发展,碳排放也随之超标,形成了温室效应。

西伯利亚冻土层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影响范围极广,导致许多动植物失去栖息地,甚至许多的动物也在温室效应中丧命。 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界休戚相关,如今西伯利亚冻土层开始融化,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冻土层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作用,这让人类科学研究受益匪浅。

冻土层是对史前生物的保护

在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后,物种多样性增添了地球的色彩,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演变。人类从原核生物进化到如今花费了上亿年。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寒武纪物种大爆发

但在人类出现之前也存在着许多体态各异的动物,它们曾经也是这个世界的高等文明,但随着大自然的物竞天择和种群的习惯特殊性导致这些动物走向灭绝。

它们其中一些的尸体埋入冻土层,经过上万年的时光沉淀,在冻土层温度的保护下形态依然栩栩如生。随着冻土层的融化,这些史前生物逐渐显露真容,让研究古代生物演变的科学家欣喜若狂。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冻土犀牛

2015年,西伯利亚冻土层内发现犀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生物。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具犀牛的尸体保存极其完好,连毛发都像是刚刚被打湿的。它死亡的时候差不多七个月大,在现代研究来看,这个犀牛的体型要比同龄犀牛的体型大到数倍,留给了科学家们对犀牛体型进化的疑惑。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史前巨兽板齿犀

2018年,科学家又在西伯利亚发现一匹幼马。一般情况下来说马是一种群居动物,除非脱单,不然幼马一般会在种群的保护下安全成长。 此次发现的是一匹完整的幼马尸体,也就是说明在当时西伯利亚存在着物种多样性,但随着冰川的活动导致这些生物逐渐失去栖息地。这匹幼马可能也是在冰川活动下被掩埋的生物之一。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冻土幼马

除了这些动物,西伯利亚冻土层还发掘出古代狼亚种、洞窟狮、猛犸象,甚至还有木乃伊等生物。它们都相对保存完好,足以可见冻土层的作用。同时,冻土层对史前病毒也保存完好,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病株在二十世纪首次出现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墓穴中。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爱斯基摩人

正是有了冻土层的保护才使得这些病毒永远沉睡。我们都经历了2020年爆发的那场新冠疫情,深切地体会到病毒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大自然总在无形之中保护我们,可是人类一旦违背自然规律势必遭到反噬。

冻土层的融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对于古生物学家而言,研究古代动物的发展演变是重中之重,他们自然是想研究西伯利亚冻土层下无数的史前动物。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病毒

冻土层的融化带来的史前动物也的确在生物学生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对于全人类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值得让人高兴的事情。 冻土层对气候的把控至关重要,一旦西伯利亚冻土层开始融化,就证明地球气候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是上文提到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会导致碳排放失衡,其次会对国家的基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西伯利亚这片区域实在庞大,所以俄罗斯和美国、加拿大的基础建筑都位于此地。 一旦冻土层融化到一定程度,这片耗费数万亿打造的帝国将付之一炬,并且将严重阻碍各个国家的科技化发展。

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发现史前生物遗骸,为何会令人沉思,2023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汇总之地球环境

青藏高原冻土

冻土层融化并不只是针对西方国家,全世界闻名的青藏铁路也位于冻土层之上。它的诞生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边区域的交通发展,无论是旅游业、制造业、畜牧业都与其息息相关,若是地表塌陷势必会影响它的稳固性,后果不堪设想。

结语

冻土层是人类共同的资源,或许在这之前我们并不了解它存在的意义,但是它在暗中默默无闻地保护着所有生物。

我们时常在电视上看到全球变暖造成冰川融化、动物栖息地消失,而冻土层的消失也与全球变暖息息相关。它们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而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对人类的生存影响极其严重。

西伯利亚冻土层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冰川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着实不易,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大自然的资源就在不断地减少,曾经优美可观的环境也随着人类的不断索取而逐渐消失。

可按照目前的局面来看,资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也会越来越严重。这足以让全人类沉思该如何改变现状,若是真的等事情十分严重再采取措施,那或许已经为时已晚。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官方网站指出,地球正面临着三大全球性紧急情况:气候升温过快,人类和自然无法适应;栖息地丧失和其他压力,估计导致100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污染持续毒害我们的空气、土地和水。

本文从不同资料和媒体报道,梳理了2022年地球环境方面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记录了地球环境的重大变化,会对未来环境及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一、火山爆发

截至2022年12月19日,共有46座火山处于持续喷发状态。所谓的“持续”喷发并不意味着持续每天的喷发活动,但至少表明有间歇性的喷发事件,且不会中断3个月或更长时间。没有每日火山喷发活动的详细统计数据,但一般在任何一天都有约20座火山活跃喷发(volcano.si.edu/gvp_currenteruptions.cfm)。

西伯利亚冻土层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2022年10月火山活动分布略图(46座火山)

(volcano.si.edu/gvp_currenteruptions.cfm)

汤加火山爆发

2022年1月14日和15日,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Hunga Tonga-Hunga Ha'apai)火山(简称洪阿火山)爆发,汤加各岛屿受到火山灰和海啸的双重冲击。据新西兰媒体报道,此次火山喷发规模非常巨大,释放的能量大概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远至阿拉斯加都可以听到音爆。从卫星上可以观测地球南半球出现的巨大蘑菇云。根据美国航天局Suomi极轨卫星OMPS设备的监测数据,这次爆发的喷发柱达到30公里。而喷发造成的蘑菇云团直径超过430km。这可能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日本气象卫星“海马8号”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海底火山喷发使得汤加全境几乎被火山灰覆盖。火山爆发在汤加周围引发了2-15米高的海啸,距离火山喷发中心1万公里外的秘鲁也观测到了近2米高的海啸。火山喷发一度造成该国网络、电话、电力中断,国家处于失联状态。

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位于汤加国首都所在的汤加塔普岛以北约65公里处,火山整体高度超过1800米,火山口直径约5000米,大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下,只有两个小岛露出水面。该火山此前最近的一次喷发活动发生在2014-2015年,喷发物将两岛连在一起,形成一块新的陆地,曾被称为地球上“最年轻”的火山岛。经过近7年的休眠,洪阿火山于2021年底再度喷发,2022年1月14日,巨大的爆炸抹去了岛屿中心区域,次日火山再次猛烈喷发。

这次爆发对全球影响包括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上看主要是冲击波、海啸、火山灰,而长期影响则主要是对全球气候,这种影响一般会在几个月到半年后才会有所体现。汤加海底火山的爆发有可能会改变当地局地洋流和海温条件以及海气作用,促使拉尼娜转向厄尔尼诺。在火山强烈喷发之后,产生的大量的火山灰、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物质,根据哨兵5号卫星探测,这次汤加火山爆发释放了大概40万吨的二氧化硫。它们会随着火山的强烈喷发进入大气层,而这些火山物质并非可以在短时间完全消失。例如,火山喷发出的含硫气溶胶进入平流层,可以在大气层内产生冷却效应,或致全球气温下降。有气象专家指出,火山喷发一般会对未来1到2年全球和东亚气候产生持续影响,大概出现0.3℃左右的降温效应。

二、俄乌冲突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俄罗斯民众发表的特别讲话中宣布,他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同日,乌克兰宣布与俄罗斯断交。

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冲突局势愈演愈烈。尽管俄乌双方进行了几轮谈判,但除了达成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外,乌克兰危机至今依然难以看到和平曙光。

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能源出口国,同时,俄乌两国还是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贸易国。受冲突影响,24日当天,全球基准油价布伦特原油期货自2014年以来首次升破每桶100美元;天然气期货涨逾5%;美国小麦和玉米期货一度涨停;大豆价格则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豆油大涨5.4%,触及2008年以来最高价格。目前,全球能源价格、粮食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铝业、电力、化肥等能源下游产业亦受到波及。

至今已持续十个二月之久的俄乌冲突已经成为进入21世纪以来影响欧洲政治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俄乌冲突使得俄美关系持续恶化,使俄欧关系复杂化,并间接影响了北约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俄罗斯持续进行军事行动严重拖累了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并直接影响了国际能源市场的供给稳定程度,由此导致欧洲各国在对俄态度上分歧加剧、并影响了欧盟体系的稳定。

三、能源问题

2022年全球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尤以欧洲为甚。这场危机应当追溯至2021年。受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气候导致风能、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产,因疫情原计划于2020年和2021年实施的电厂(包括燃煤、天然气和核电厂等)维护与检修工作推迟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在2021年就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始于2022年2月的俄乌冲突加剧了能源危机,对全球能源供应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场危机的持续时间及发展态势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多国在能源供应安全方面面临重大风险。持续飙升的能源价格导致今年能源需求低于国际能源署此前的预期值。随着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短期内全球对于石油和煤炭的需求正在增加。但长期来看,这场由天然气供应链中断主导的能源危机将推动低碳能源(主要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还将加速提升能效并推进电气化进程(国际能源署,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

当地时间9月26日至27日两天,途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号和2号管道,在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共计发生三处泄漏。据新华社援引瑞典电视台报道,瑞典测量站在9月26日北溪1号管道和北溪2号管道天然气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瑞典海岸警卫队于2022年9月29日表示,在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海底天然气管道中发现了第四次泄漏,此前早些时候报道了疑似蓄意破坏的爆炸。

尽管两条管道目前都未处于运行状态,但此前管道中仍注满了天然气,甲烷气体的大规模泄漏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和环境危害。丹麦能源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天然气泄漏量非常大,可能要一周时间才能彻底将管道里的天然气排空。北溪管道的损坏,不仅断绝了年内俄气通过该管道输欧的可能性,更是引发了市场对于欧洲当地能源基础设施可能遇袭的担忧。

2021年影响多国的“煤荒”、“油荒”和“气荒”,在本年度程度有增无减。由于作为主要产油产气国的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方面受到西方制裁、同时俄罗斯又将对欧能源出口问题作为与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北溪2号管道遭人为破坏更成为了离间俄罗斯与德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关系的“黑天鹅”。而在中东方面,西方主要能源消费国与主要能源出口国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供给稳定性。

四、高温天气与极度干旱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测量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421.57ppm,创造了大气中每日二氧化碳水平的最高纪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地球上的二氧化碳(CO₂)浓度已达到人类历史上最高记录水平。

《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世界气象组织(WMO),2022)临时报告指出,近年来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热量不断累积。据估计,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约1.15℃。202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地都经受了长时间的热浪考验,创纪录的持续高温席卷了从欧洲到非洲,从亚洲到北美洲的诸多地区。

1.欧洲

2022年夏天,北半球多国都在遭遇高温“烤”验。欧洲情况尤其紧急,英、法以及南部多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高温天气与火灾侵袭,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纷纷宣告紧急状态,欧盟专门派出飞机去往成员国“灭火”。

极端高温引发的是极度干旱。2022年夏季,东亚、欧洲、北美多地遭遇干旱。欧洲一些国家降水量甚至跌破纪录,几条主要水道持续变浅。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8月23日发布报告说,欧洲正在经历可能是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持续数周的干旱天气让莱茵河等多条水路运输的水位降至近数十年来最低水平,从而压制了煤炭供应能力,欧洲大多数发电厂的发电量因此锐减。同时许多水库库容显著沉降,水力发电大幅萎缩,甚至核电厂也因缺少冷却反应堆的水而减少了发电量。至于风力发电更是在干燥天气中失去用武之地,欧洲国家的电价因此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法国国家气象局在2022年11月30日宣布,法国经历了自190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热的一年”,这是“法国气候变化的症状”。因高温少雨,西班牙全国水库蓄水量不足40%,低于十年来的平均水平。意大利北部也遇到了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横贯该区域的波河水位极低。世卫组织表示,2022年欧洲至少有1.5万人死于高温;这个夏季,西班牙有近4000人死亡,葡萄牙有1000多人、英国有3200多人、德国约有4500人死亡。

2.北美洲

2022年7月以来,热浪席卷全球,美国大部分地区正陷入“危险的高温”之中。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7月的平均气温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三高。美国干旱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11日,美国西部约70%的地区处于干旱状态。

为2500万人供水的美国最大水库米德湖水位下降明显,河道变窄,河岸越来越高,湖床裸露。截至7月18日,该湖实际水量仅占其容量的27%。米德湖是科罗拉多河流域的一部分,美国政府8月16日宣布,科罗拉多河水量将从2023年1月起进入第二级短缺状态,将减少对其下游的供水量。今年美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地区,即德克萨斯州的干旱也比2011年更严重,德州近57%的地区处于极端干旱之中。美国农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75%的美国农民表示,今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他们的收成,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非洲

在非洲地区,位于非洲东部的非洲之角,今年也经历了十年来最严重旱灾。索马里主要河流朱巴河,水位创1957年以来新低。2022年2月至4月,河道几近干涸,水资源减少致使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下降60%至70%,约1840万人面临严峻的粮食供应不确定性。2022年11月,受持续干旱影响,肯尼亚需救助人数升至435万。多个受灾地区报告有100多万人因干旱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

4. 中国长江流域夏秋冬连旱

2022年7月至11月上半月,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极端高温天气持续,中旱以上日数为7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4天,为有完整实测资料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极端高温干旱对相关地区农业生产、人畜饮水、电力供应、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旱情峰值时,造成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2省(区、市)3978万人受灾,701.4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27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8.5亿元(应急管理部,202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发布)。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突出。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暴雨过程频繁,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登陆台风异常偏少,首个登陆台风“暹芭”强度强,台风“梅花”四次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夏季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南方“秋老虎”天气明显;寒潮过程明显偏多。2月南方出现持续低温阴雨雪和寡照天气,11月末至12月初强寒潮导致多地剧烈降温;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但局地致灾重;北方沙尘天气少,出现晚。与近五年平均值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偏少(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

五、新冠病毒的新变种出现和传播

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本年度Omicron系列变种的流行使病毒传播能力大幅增强,因此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各国家地区由于疲于防疫和治疗已有病患占用大量社会资源,致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保守主义倾向抬头,疫情防控问题甚至成为某些国家在国际社会攻击其他国家的借口,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合作。

新冠疫情在中国的快速蔓延抑制了2022年的经济增长,但最近的快速重新开放为经济活动的迅速反弹铺平了道路(《世界经济展望》,2023)。

新冠病毒导致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提醒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我们与生物、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世卫组织(2022)指出,新冠大流行给人们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是,所有国家都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系统。此外,还需要大幅加强各国间合作。目前仍不清楚新冠病毒的所有特征,包括其未来将如何演变,而这种不确定性造成更多风险。新冠病毒感染很可能仍将是一种全球性现象,感染人数因季节、地理位置、人口迁移等因素而时高时低。

六、世界人口达到80亿

据联合国网站报告,当前世界人口数量是二十世纪中期的三倍多。1950年,全球人口约为25亿,到2022年11月中旬,这一数字已达80亿,自2010年以来增加了10亿,自1998年以来增加了20亿。预计在未来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近20亿,从目前的80亿增至2050年的97亿,并可能在80年代中期达到近104亿的峰值(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80亿花了12年的时间,而从80亿到90亿则需要大约15年的时间(到2037年),这表明全球人口的总体增长速度正在放缓。然而,一些国家的生育率仍然很高。生育率最高的国家往往是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人口增长会越来越集中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其中大多数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

全球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存活到生育年龄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城市化不断发展以及移徙不断加速,生育率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这些趋势将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据联合国称,80亿人口标志着人类发展越过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与考验。气候变化仍然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目前有1亿人被迫流离失所,这一数字也创下新纪录。此外,严重的饥荒正威胁着非洲之角。国际援助机构最近一直在努力寻找足够的资源来同时处理多种冲突和危机。

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空气、阳光、土壤、水、岩石等物质因素,人类同自然环境结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城市化的猛烈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和改造。栖息地在加速退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丧失。气候破坏形势加剧。火灾、洪水、干旱和超级风暴更加频繁且更具破坏性。海洋在变暖和酸化,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

七、大地震

阿富汗东部发生5.9级地震

当地时间2022年6月22日凌晨1点24分,阿富汗东部发生5.9级地震,震中位于霍斯特省(Khost)西南46千米(北纬32.95°,东经69.48°)的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西部斯佩拉区交界处,震源深度为10千米。受灾最严重地区为帕克蒂卡省、霍斯特省和楠格哈尔省。截至9月3日,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共造成阿富汗至少1570人死亡,近6000人受伤,塔利班高级官员沙辛表示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达20亿美元。阿富汗国家灾害管理部称:帕克蒂卡省的吉扬(Giyan)、尼卡(Nika)、巴尔马尔(Barmal)和齐罗克(Zirok)等地区伤亡人数最多(2022年度国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全球灾害数据库平台,)。

印尼爪哇岛发生5.6级地震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13点21分,印度尼西亚发生5.6级地震,震中位于西爪哇省展玉县(Cianjur Regency)西南约10千米处(南纬6.85°,东经107.10°),震源深度为10千米,印尼首都雅加达有震感。截至12月29日,此次地震共造成635人死亡,5人失踪,7729人受伤。此次地震造成重度、中度、轻度的居民房屋损坏数量分别为27434栋、13070栋和22124栋,造成41166个家庭的114683人无家可归,另有525所学校建筑、269座礼拜堂、14座医疗机构和17座办公楼在地震中严重受损(2022年度国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全球灾害数据库平台,)。

中国四川泸定6.8级地震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地震造成四川省甘孜、雅安等6市(州)24个县(市、区)54.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17人,紧急转移安置8万人;倒塌房屋1.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26.5万间;灾区居民住房及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54.8亿元(应急管理部,202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发布)。

八、洪涝灾害

巴基斯坦

2022年6月以来,巴基斯坦出现持续强降雨,并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东南部的信德省和西南部的俾路支省受灾最为严重。据巴基斯坦国家灾害管理局(NDMA)称:截至 11 月 8 日,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 1739 人死亡、12867 人受伤,超过 3300 万人受灾;80 万公顷农田被淹、作物被毁;超过 1.3 万公里道路被冲毁,439 座桥梁被冲垮;约 229 万座房 屋受损。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Ahsan Iqbal)表示,据初步估算,此次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00 亿美元(2022年度国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全球灾害数据库平台,)。

印度孟加拉

2022年5月13 日以来,强降雨持续影响印度东北部(特別是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和那加兰邦)和邻近的孟加拉国东部(特别是锡尔赫特专区),导致河流泛滥并引发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孟加拉国锡尔赫特专区首席行政长官穆沙拉夫·侯赛因表示,孟加拉国正在经历近 20 年来最严 重的洪涝灾害。来自印度东北部的洪水造成当地巴拉克河河段决堤,造成扎基甘杰(Zakiganj)地区上 100 个村庄被淹。截至 9 月 13 日,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造成印度和孟加拉国 共 2117 人死亡、1260 人受伤,850多万人受到影响(2022年度国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全球灾害数据库平台,)。

珠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

2022年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我国华南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第2强的“龙舟水”过程。受其影响,珠江流域连续形成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北江出现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西江、北江、韩江先后发生7次编号洪水,局地发生严重城乡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等。灾害造成广东、广西2省(区)648.9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7人,紧急转移安置50.2万人次;倒塌房屋92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2.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88.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8.2亿元(应急管理部,202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发布)。

中国闽赣湘三省暴雨洪涝灾害

2022年6月,福建、江西、湖南多地遭遇多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降雨落区重叠、受灾范围广,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引发洪涝和次生地质灾害等,农业、水利、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灾害造成福建、江西、湖南3省814.2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9人,紧急转移安置62.9万人次;倒塌房屋91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5万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33亿元(应急管理部,202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发布)。

中国辽宁暴雨洪涝灾害

2022年7月底至8月上旬,辽宁省中西部、东南部等地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辽河干流持续超警,支流绕阳河堤防发生决口险情,农业、基础设施等损失较重。灾害造成锦州、阜新、盘锦等9市31个县(市、区)54.9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3.4万人;倒塌房屋1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85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6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亿元(应急管理部,202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发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