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于谦简介

2023-03-10 08:18

  北京之战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明军抗击蒙古瓦剌部进犯京师的城市保卫战。

  是年八月,明军在土木之役中遭瓦剌军袭击,全军溃败,英宗朱祁镇被俘。败讯传到京师,举朝震恐。皇太后命英宗弟朱祁

  钰监国,召集群臣,共商国事。翰林院侍讲徐珵主张迁都南逃。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坚决反对。他说,主张南迁者,罪当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便去。他针对危局,奏请确立新君,主持朝政,以固人心。并迅速调集各地勤王兵入援京师,誓死抗击瓦剌军,保卫京师的安全。于谦的主张得到皇太后、朱祁钰及大多数朝臣的赞同和支持。经批准,于谦将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粮军,全部调进北京。有了这些人力和财力条件,京师人心渐趋安定。八月,于谦升任兵部尚书。为了进一步稳定人心,在百官的强烈要求下,招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被抄家灭族,他的三个爪牙被激怒的百官打死在殿廷上,人心大快,主战派的正气得到伸张。九月,群臣合请朱祁钰即皇帝位。几天后,朱祁钰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次年为景泰元年,他就是明景帝。景帝登位,使瓦剌借英宗要挟明廷的阴谋破产,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十月初一日,瓦剌军分三路大举进攻京师。东路军2万人从古北口方向进攻密云,作为牵制力量。中路军5万人,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西路军10万人由也先亲自率领,挟持英宗自集宁经大同、阳和(今阳高),攻陷白羊口(今天镇北)后,挥师南下,直逼紫荆关。明廷得知瓦剌已向京师逼攻,立即戒严京城。初五日,诏诸王遣兵入卫。初八日,景帝命于谦提督各营兵马,将士皆受其节制。刘安、王通被赦出狱,协守京师。初九日,也先抵紫荆关亲自督战。投降瓦剌军的明朝宦官喜宁熟知紫荆关关防部署,引导瓦剌军偷越山岭,腹背夹攻关城,守将韩青、孙祥战死,紫荆关被攻破。瓦剌军便由紫荆关和白羊口两路进逼北京。

  明廷召集文武大臣商讨战守京师策略。京师总兵官石亨提出:“毋出师,尽闭九门,坚壁以老之。”于谦认为不可,面对强敌,不能示弱,主张到城外背城迎接敌人,将22万大军列阵于京师九门之外。石亨和范广镇守德胜门(位于城北西侧);都督陶瑾镇守安定门(位于城北东侧);广宁伯刘安镇守东直门(位于城东北侧);武进伯朱瑛镇守朝阳门(位于城东南侧);都督刘聚镇守西直门(位于城西北侧);副总兵顾兴祖镇守阜城门(位于城西南侧);都指挥李端镇守正阳门(位于城南);都督刘德新镇守崇文门(位于城南东侧);都指挥汤节镇守宣武门(位于城南西侧)

  点评:此战,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领导明朝军民打败了瓦剌军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保住了京师,使明朝在军事上转危为安。京师保卫战的胜利,除了军民的支持外,于谦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杰出的指挥才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惧,自始至终保持清醒头脑,果断沉着,迫使敌军在武战不胜、求和不成的条件下就范。他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因而能做到“片纸行万里,无不惴惴效力”。 在战术上,于谦采用的将守军置于城外、做背水一战的防御战法,在古代城邑中还是第一次。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