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人格第一,胆识第二,才能第三

2023-03-05 09:42

唯才是举是自古以来的一个重要用人观念。许多人都以为,只要具备才能和胆识就会心想事成,功成名就,然而西乡不以为然,他并不赞同唯才是用的做法,因为矜才傲物的人办事很有可能导致错误麻烦。

所以西乡说真正的人才应当是:人格第一,胆识第二,才能第三。

西乡隆盛的用人之道:人格第一,胆识第二,才能第三

人才,是国家、社会以及一切事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然则人才可贵,择选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德行重要还是能力重要,这是历来都在探讨的问题。中国古人司马光和曹操在选才用才方面,都有其独到的看法。

司马光有一段专门就人才方面的论述:才与德是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敢;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庸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君子把才干用到善事上;而小人却会用才干来作恶。持有才干做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

庸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

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

西乡隆盛的用人之道:人格第一,胆识第二,才能第三

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这样读来,可以看到司马光是一个主张德胜于才的人。但是他对任人唯才的曹操,却是赞不绝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曹操知人善任,明察秋毫,很难被假象迷惑;能够发掘和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不论地位多么低下,都按照才能加以任用,使他们充分发挥才智。对有功的将士和官吏,赏赐时不吝千金;而对没有功却希望得到赏赐的人,则分文不给。执法时严厉急切,违法的一定加以惩罚,有时对犯罪的人伤心落泪,也不加赦免。生活俭朴,不崇尚奢华。所以能够翦灭群雄,几乎统一全国。

曹操的用人哲学是:“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他曾说:“假如必须使用清廉的人,那齐桓公(管仲辅助他成为春秋首霸)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大家要帮助我推举人才,即使身份卑微,只要有才能就尽管推荐,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西乡隆盛的用人之道:人格第一,胆识第二,才能第三

鲁迅评价曹操用人“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就可以。”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也说:“曹操是一个力行实践的政治家,他的用人行政,只要求才能,而不过问私生活。”

按照“德才兼备论”,曹操用的人当中有许多是“小人”,司马光本应该持批评。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着司马光的态度是矛盾的。换作经营方面的事例来说,就是曹操是创业者的代表,所以要讲实干;司马光当时是守业者的代表,而且面临着王安石这样的改革派的挑战,所以主张以德服人。

人才标准上的矛盾,是“开创”与“守成”的形势完全不同的一种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对于一个刚刚创业的经营者,你可能要做曹操,开创自己的事业;对于一个守江山的经营者,可以参考司马光的人才观,让成功更持久。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