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2023-03-03 18:13

1月7日,四川资中县,某高三女孩曹同学失联。

2月7日,其遗体在沱江被发现,其哥哥称:“妹妹衣衫完整,警方做了尸检,现在在进一步调查中。”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曹同学

相比于江西铅山的胡同学事件,曹同学的失踪,鲜少有人问津。类似的,还有吉林市的郑同学。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吉林郑同学

然而,当部分细节披露,遗体被发现后,各种质疑和阴谋论,却接踵而至。一场悲剧,难道必须要有“被害”和“阴谋”,才能引起关注吗?

是谁在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隐入尘烟,却从不敢面对和正视:

接踵而至的质疑

曹同学从失联,到被发现,历时整整1个月。很多网友,立即开启了质疑模式:

有人提出:“为什么现在才找到?”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从相关信息来看,警方曾在孩子失联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救援团队、专业打捞公司,还发动了家属、学校和社会人员,多方搜寻。

曹同学失联时,其黑色羽绒服,曾在沱江大桥不远处的江边被找到,已确实DNA信息。各方力量的搜寻范围,也集中于沱江上下游沿线。而最终的发现地点,距离沱江大桥不到20公里。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在很多网友看来,在专业技术和设备如此发达,失联地域又比较明确的情况下,不应该这么久才被路人发现。

其实,这是对户外搜救不太了解。虽然,遗体在水中,一般都会经历下沉、上浮、再下沉的过程。但由于水深、流速、气温、植被、淤泥、障碍等等情况,上浮的地点、时间,乃至会不会浮起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动用声呐的情况下,由于范围大小、操作能力等差别,也不一定能成功。

有网友问:“为什么失踪案一个接一个,那么多?”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主要有两个原因:①自媒体发达后,信息传播更广了。②事关青少年的失踪,出于保护孩子、降低影响的考虑,很多正规媒体都不会报道。实际上,网上爆出来的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还有网友问:“人家怎么立案了,胡同学怎么就不能立案?”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这就令人啼笑皆非了。这里的“立案”,指的是失踪案,胡同学也是如此。而胡家人曾提出的立案请求,是刑事立案,意指“被害了”。

在笔者看来,这一类的质疑,还是属于合理的范畴,主要是认知和常识欠缺带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疑点,总是喜欢第一时间留言发问。其实,大家只要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答案了。

互联网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知识共享,如果我们不动脑、不动手,不去自己找答案,上网的意义,是不是大打折扣呀?

突如其来的阴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失踪,很多人就会想到阴谋。

根据媒体报道,失联当天下午,曹同学以脚崴为由,让哥哥帮她请了一节晚自习的假。期间,曹同学曾向好友发去聊天:“我给你发些东西,半个小时后你都可以听,然后按照备注发给相应的人。”

当朋友追问她在哪里时,曹同学回复到:“河边滨江公园对面,我放衣服在这里,很好找的。”

意识到不对的好友,将聊天记录转给了班上一名同学,该同学立即报告了班主任。随后,老师就联系了家长。当晚,学校、家属和警方便展开了搜寻,并找到了其留下的羽绒服和口罩。

其实,综合以上信息,虽然警方还未作出结论,但大概率指向投河自尽了。但脑洞大开的网友,却并不这么想。

有网友提出“怎么鉴定所发信息是遇难学生自己发的?”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图片源于网友留言截图

这属于,阅读理解不及格的表现。曹同学的信息,明确提到“你可以听”,并还要求转发给备注的人。说明,有语音留下。家属自然能判断,警方也可以鉴定是否是本人的。

有网友提出:“主要看脑髓液,身体器官。”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笔者看来,这对法医来说,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动不动就谈“器官”,更是既没有常识,也对我国法治现状不了解。这玩意,可不是摘下来、装上去那么简单呀!

有人说:“寻找一个月才在江中发现,打捞上来后衣衫整齐是个大问号?”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这个思维能力,属实令人无语。合着,洗衫完整也是疑点。必须要衣服被浸泡、刮烂才行呗。到时候,是不是“洗衫不整”,又成为“被侵害”的证据了呀?

有人更是提出:“被威逼、被胁迫、被下药”的过程。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说实话,我真的怀疑,这样留言的网友,是不是长期研究“侦查与反侦查”,或有“被害妄想症”。我也奉劝一句,一定要善良,不要挑战法律底线。

对于以上网友的留言,笔者归结为“胡同学事件综合后遗症”。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犯罪动机,也不知道何为犯罪成本。

我想,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阴暗的角落,或许,就是因为很多人的内心本来就阴暗。

必须正视的真相

对于曹同学的离世,绝大部分网友,都预感到了是:自杀。当然,还有待警方的最终认定。

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第二大问题。也就是说,轻生离世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而这一个个悲剧的背后,真正需要重视的,不是所谓的疑点和阴谋。而是,很多人极力回避、刻意忽略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很多成年人,不相信、不理解,初高中的学生,会因为学习、交友、老师、家长等原因,而自我放弃。因为,成年人的世界,远远比孩子们要苦很多。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事实是,正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不了解青少年的世界,不知道他们的认知、心智还不成熟,承压、扛压能力不足,个性、思维容易走极端,再加上可能存在心理隐疾,反而是轻生厌世的高发期。

而与成年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尚处于家庭、学校的大家庭之下,处于被保护的范围,可以帮助、救助、援助的机会,也要大很多。

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只要真正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擅于察觉和观察孩子的不正常反应,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孩子,往往是能够帮她一把的。

失踪高三女孩遗体被发现,质疑论和阴谋论再起,还不重视吗?

学校作为孩子成长学习的环境,也是初高中生待得最久的空间,同样必须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摆在突出为止。“唯成绩论”不可取,“区别对待”不可取,“只教不管”不可取,“只压不疏”不可取。

很多时候,来自学习的压力,也并不是击垮孩子的首要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来自家庭的过度期盼、沟通不畅,来自老师的曲解误解,来自同学的疏离戏弄等等,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轻生厌世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而不是单一的,它是外部影响和内部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往往带着较长时间的异常表现。它是一个从积累到爆发的过程。

从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

教育“内卷”,带来学习压力;社会“残酷”,带来竞争压力;父母“期盼”,带来家庭压力;同学“攀比”,带来交友压力;老师“佛系”,带来沟通压力;孩子“早熟”,带来心理压力;网络“发达”,带来认知压力……

在重重压力压力之下,家长和学校,如何给孩子松绑,是一个大问题:如何让家庭,成为孩子们的港湾;如何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如何让孩子,勇敢迎接各种挑战……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关爱孩子,才能解开思想疙瘩、护佑健康成长。

每个家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做法;每个学校,要有自己的举动和探索。责任,是第一位的。笔者认为,努力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真心希望,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和学校,能在一个个悲剧中汲取教训,让这样的悲剧少一点、再少一点!

欢迎,留下你独到的见解!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