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阿拉伯科学的历史背景

2023-01-29 11:14

(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直到公元5世纪还过着游牧部落的生活,骑着骆驼,赶着羊群,哪儿有水草,哪儿就是自己的家。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后来成为一个普通的商人,有自己的商铺、妻子、女儿。然而这一切在公元610年的一个夜晚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邀请了自己部落的40位头面人物来自己家中做客,要向他们宣告一件重大的事情。在此之前,穆罕默德接连做了几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真主的召唤。穆罕默德召集部落头领就是想向他们宣告:他是真主的使者,他要替真主完成神圣的使命。“我知道,没有任何阿拉伯人能用比我的话更高贵的言辞来打动人民。”

阿拉伯科学的历史背景

阿拉伯科学的历史背景

这天晚上,从穆罕默德的话中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宗教——伊斯兰(Is lam)。“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归顺”,皈依该宗教精神的人就称为“穆斯林”(Muslin,阿拉伯语的意思是“顺从者”,即伊斯兰教的信徒,又称“穆民”)。

伊斯兰教的教义一开始在麦加城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在这里穆罕默德才建立起自己的神权国家。这一年,被视为穆斯林的纪元元年。伊斯兰教受到阿拉伯人民的广泛拥戴,信徒纷纷聚集到麦地那,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穆罕默德630年返回麦加,632年统一阿拉伯半岛。同年穆罕默德因病去世,最丰厚的遗产是伊斯兰教。继任者继续穆罕默德的事业,连年征战,到公元750年形成了版图辽阔的阿拉伯帝国。

(二)翻译的时代

求知向学是穆斯林的天命,对此,穆罕默德特别说明:“哲理是穆民失去了的骆驼,必须寻找回来。”“你们去求学吧!哪怕知识是在中国,因为求学对每一个穆斯林来讲都是天命。”许多阿拉伯人不避艰险,长途跋涉,远离故土去寻求学问,一些人因此而丧生异域,也被视为与参加伊斯兰“圣战”的牺牲者同样光荣。

公元4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排斥异教,许多希腊学者携带大量的科学文化典籍逃到了波斯,后来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领土,这些文明遂成为阿拉伯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伊斯兰的科学文化是通过吸收与掌握比较成熟的文明的知识建立起来的。因此,“翻译”成为阿拉伯科学的真正起点。阿拔斯王朝前期(750—847),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交通畅通,国库充盈,社会稳定,为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加之中国造纸术的传入,极大地方便了书籍的著述、抄写与文化的传播,因而翻译事业更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早期的影响主要来自波斯和印度。例如,在公元8世纪60年代,就有一个印度使团到巴格达传授印度科学和哲学,帮助把印度的天文学和数学文献从梵文翻译成阿拉伯文。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翻译工作逐渐集中于希腊的科学著作。公元832年,巴格达的政府首脑哈里法麦蒙(Al Ma’mun)在巴格达仿照亚历山大里亚也建立起了著名的“智慧宫”(Bayt al Hikma),下设天文台、图书馆、翻译处,在那里集中了大批学者和专家,专事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古希腊的著作。结果,希腊有关自然哲学、数学和医学的全部文献几乎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从而使得阿拉伯文成为当时文明和科学的国际性语言。

遍布各地的每一座清真寺当然主要是宗教中心,但同时也是读书识字和做学问的中心。“马德拉萨”(madrasa)则是另一种学术机构,即学馆,由一些有声望的学者主持,招收学生,聚众讲学。世俗的科学就是在这些传授较高学问的机构中找到了栖身之所。图书馆常常附属在清真寺和学馆里,有专人照管,并对公众开放。如13世纪的巴格达有30多所学馆,每一所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在10世纪时,开罗也有一所智慧宫(Dar al’ ilm),藏有图书约200万册,其中约1.8万册属于科学书籍。到1500年,大马士革有150多所学馆。设在马拉盖的天文台也有一座图书馆,据考证,藏有40万卷图书。阿维森纳(Abu Ali Al Husayn Ibn Abdallah Ibn Sina或Avicenna,980—1037),阿拉伯著名的医学家,在他留下的著作里有一段对地处亚洲伊斯兰世界边缘地带的穆斯林居住地布哈拉城中的皇家图书馆规模的生动描写:

阿拉伯科学的历史背景

我在那里看到许多放满图书的房间,装有图书的书箱摞成一层又一层。有一个房间专门放阿拉伯哲学和诗歌类书籍,另一个房间放法律书籍,如此等等。各门类的科学图书也单独有一个房间。我翻阅了一下古希腊作者的著作目录,查找我需要的图书。在这里的收藏中,我看到了极少有人听见过书名的图书,我本人则是在那以前从未见到过,而以后也再没有在别处看到过。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阿拉伯人开始了自己的科学创造。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