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论述大公报的四不原则的四不 ?

2022-11-20 18:37

  《大公报》从来没有放弃“四不”原则,坚持独立、正义和良知,一直保持“文人论政”的风格,从没有向权贵和社会恶势力低头。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大公报》对此作了客观报道,军阀阎锡山听说后,勃然大怒,对《大公报》进行了警告。但《大公报》毫不畏惧,公开发表启事,在公布“警告”内容的同时还声明:“本报绝不变其独立公正之立场,决无受任何方面贿赂津贴之事。

  地方政令虽愿遵守,至于官厅谅解与否,只有听其自然。”蒋介石一直想拉拢《大公报》,但都没有成功。张季鸾跟《大公报》的同仁说:“我们都是职业报人,毫无政治上甚至名望上的野心。就是不求权,不求财,并且不求名。只求言论独立,良心泰然。”1945年9月2日,《大公报》记者采访米苏里号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报道也与其他报纸不一样。

  该文章写到,仪式结束,举国沉浸在欢庆气氛中,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却“语气沉重”感慨地对记者说:“今天无论是投降的日本还是受降的各国,都应该忏悔。”这种不偏不倚、坚持正义、特立独行的精神,这不仅使《大公报》赢得了声誉,而且使它成为了中国报界的良心。

  也正是由于《大公报》一如既往的坚持“四不”办报方针,使它从创刊起,就受到了社会的瞩目和尊重,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和欢迎。也使它得到了世界新闻界的承认和国际新闻学界的关注,被誉为“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影响由国内及于国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唯一获得国际荣誉的报纸。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