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秦王为何三次拔剑而不出?

2022-11-17 08:3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千百年来,荆轲刺秦王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了。有人被荆轲的英勇壮举折服,也有人为他的失败扼腕:因为在他行刺秦王的过程 中,秦王三次拔剑却没有拔出。荆轲刺秦王发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这一次著名的刺杀 事件。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实力强大的秦国灭了韩国;两年后, 秦王赢政派大将王翦出征赵国,占领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然后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 国即将面临亡国的危险,燕太子丹十分焦急,于是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 要他去刺杀秦王。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解释说,秦始皇的佩剑太长,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但是,古时候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60厘米就已经是青铜剑的极限了。春秋战国时期,最长的越王勾践剑,也只有55。 6厘米长。按照常理,这种长度的佩剑应该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这成了历史学家以及很多人的疑问。

  直到1974年,人们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青铜剑,这把剑的长度超过了 91厘米。考古学家分析,把剑做得如此之长,是因为长剑在格斗中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如果当年秦始皇佩带的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奔跑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