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孔子论语

2022-11-01 17:08

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孔子有这样十位著名的学生,他们各有风采,也各有主张,在社会上有的一路顺风,也有的到处碰壁。

孔子周游列国_秦战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

1.勤奋好学的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孔子说,我有三千个弟子,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个人,其中最好学的就是颜回。孔子评价颜回是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他不把自己的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一个地方犯个错误之后,他坚决在同样的地方不会犯第二次。这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孔子说他教书三十年,才做到了“不迁怒”,可见难度有多大。

颜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会克制自己的欲望。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克己复礼”,那就是要管好自己。孔子说,颜回非常贤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的生活欲望很低,所以,他才能过得快乐。

2.勇猛果敢的子路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一个喜欢打架、好勇斗狠的少年,他个性最鲜明,有什么事就出来保护老师。在周游列国中,孔子一路碰壁,他对学生们说:我的理想没有地方实行,我要乘一个木筏子,移民国外算了,我看到时候能跟着我的,也只有子路了。子路听后,很高兴,觉得老师还是信任他的。

在《论语》里边有个小故事,那就是“子见南子”。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是一个风流的美女。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南子给她下了个帖子,希望能见见孔子的面。因为南子名声不好,子路就劝阻老师最好别去。孔子说,我是一个学者,去见见一个美女还能怎么样?这样孔子不但去见了南子,而且还坐在她的车子后面,在卫国国都转了一圈。回去之后,子路对就对老师说:怎么样,您被她利用了吧?

孔子周游列国_秦战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

子路向孔子讨教为政的秘诀,孔子对他说:首先要身先士卒,这样就会有表率作用,身边的官员自然就会向你学习;再一点,就是无倦,就是为老百姓服务不能倦怠,要持之以恒。子路听到了,也做到了,果真仕途发展不错。

3.好学深思的子夏

子夏这个人比较内向,也很爱学习。他向孔子讨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对待父母,子女要保持和颜悦色,有事儿要办时年轻人要代劳,吃饭喝酒的时候,要让年龄大的人先吃喝。

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就是子夏理解孔子的话后说的。

子夏因为比较爱学习,后来当上了老师,教出了很多杰出的弟子,把孔子的学说很好地延续了下去。

秦战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孔子周游列国

4.孝顺勤勉的曾参

曾参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比较老实,也有点迟钝。他年龄比较小,智商也不高,孔子一度认为,自己讲课他未必能听懂。一次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还没说自己的“道”是什么,曾参就回答:“我明白了”。其他学生一听,就围过来问他,你明白什么了?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秦战列国_孔子周游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

曾参还说,“按老师的想法,读书人不能没有恢弘的气度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要承担重任,而且路途遥远,他要以实践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个担子还不重吗?”

曾参非常孝顺,他奉养父亲时,每一顿都有酒有肉,没吃完的食物撤下时,他一定会让父亲请示剩下的给谁?曾参的父亲死后,他的儿子也像他孝顺父亲一样孝顺他,每顿都有酒有肉。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5.能力超强的冉有

冉有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的特点是多才多艺,和与别人相处,跟上下左右的关系都不错。在孔子晚年时,冉有当上了鲁国总理季康子的家臣,同时他聘请孔子回鲁国,当上了国策顾问。

这个季康子很自大孔子周游列国,本来按身份他是不能到泰山祭祀的,那是国君祭祀的地方。可是他却不管,直管到泰山祭祀。 孔子问冉有,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说做不到。还有一次,季康子准备攻打邻国,孔子问冉有,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说,阻止不了。

孔子很难过,就对弟子们说:“你们替别人做事,就要帮别人走正道。如果不能把事做得更好,老板要你们干什么呢?”

即使这样,作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还帮助他增加税收,使季康子家族更有钱。孔子知道后非常生气,对学生们说:你们都可以敲锣打鼓去批评他。

冉有这个人很矛盾,主人做了坏事,他管不了,同时他又帮着帮着主人,多挣钱增加财富,也许能让他干更多的坏事儿了。所以冉有虽然能力强,但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

孔子周游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秦战列国

6.德行超好的冉雍

如果让孔子只推荐一个学生,既有能力、德行又好、能治理百姓的人,他肯定推荐冉雍。为什么呢?

冉雍,嘴巴有点笨,不是那种能言善辩的人,但是在孔子眼中,这并不是缺点。他说那种口才伶俐的人,经常与人争论,常常会引起别人的厌恶。只要你会干事,不需要能言善辩。

后来冉雍也当上了季氏的家臣。他就来请教孔子,怎么样从政。孔子说。第一要“先有司”,就是责成各级官员率先做事,就是身先士卒;第二是“赦小过”,就是如果他们有小的过失,不要太计较,要看大方向。第三是“举贤人”,就是要把贤能的人才推荐出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这样,冉雍就按照孔子的教导来从政,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7.乐观通达的子贡

子贡是孔子的一位著名学生。子贡非常聪明,口才很好,但就是有个毛病,爱批评别人。

孔子对子贡这种爱批评别人的毛病是不满意的,这说明子贡不懂得反躬自省、不懂得提高自己的修养,是需要提高改进的。

孔子办学,好像办了一个后备干部培训班,其实他自己也很想当官。子贡看出来了,就举了个例子:“这里有一块美玉,你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拿出去卖了?“孔子回答说:“那当然是卖了,我是在这里等待识货的人呐。”

有一次,子贡真的要到外地当官了,临走,他让孔子送他一个字当做座右铭,孔子就说了一个字:“恕”。并且说了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就是说,你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你,你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将心比心,替别人着想,要善于理解别人。

后来子贡又辞去官职,下海做生意。他按照孔子交给他的做人之道,生意一直做得特别大,这也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老师理论的结果。

孔子周游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秦战列国

8.多做少说的子游

子游是孔子学生中,最精通文献方面知识的学生。子游曾经在鲁国当过一任县长,孔子问他:“你在这里找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时从不抄近道,没有公事也从不到我屋里来。我觉得这个人确实是正人君子。”

这个澹台灭明,曾经也是孔子的学生,但因为他长得很难看,孔子就对他很冷淡。所以这个学生后来就退学了,然后自己发奋自学钻研,最后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学者。孔子知道后,觉得自己以貌取人,这样做很不妥当。

子游曾经说过:“侍奉国君不要太啰嗦,如果太啰嗦,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国君提意见,那样就会自取其辱。”你自己去做,和你去劝诫别人,哪个起作用的多?就因为他的这点思路,为他后来从政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9.光说不练的宰予

宰予是一个口才特别好的人,孔子并不赞成一个人口才太好,他更强调要有仁德。

论语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天,宰予大白天去睡觉,孔子知道后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就是说,你是一块不可雕刻的朽木,就像粪土砌的墙壁没法涂的光滑。那也就是说你是个无用之才。

孔子最讨厌那种光说不练、说的自己根本不打算做也做不到的人。宰予后来去做官。鲁哀公就问他:“咱们是这里适合种什么树?” 宰予说:“夏朝人种松树,商朝人种柏树,我们周朝人就种栗树。”鲁哀公问:“为什么要种栗树呢?” 宰予回答说:“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战栗。” 宰予的意思,就是要用武力和强硬手段来震慑老百姓。

从这点上看宰予并没有学到孔子理论的精华。

10.立志高远的子张

秦战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孔子周游列国

子张是在孔子晚期才做他的学生的。子张跟孔子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从政做官。

孔子有一个学生曾经问老师,他说自己想学种田,孔子说:“我比不上有经验的农夫。”他又想学种蔬菜,孔子说:“我比不上有经验的菜农。”然后这个学生就离去了。孔子说:“我只会教人两点,那就是言与行。如果你说的话有意义,你做事很得体,那么别人都会争相聘请你。”

子张就请教过孔子:“怎样做才得体?”孔子说:“说话要真诚而守信,做事要踏实而认真,这样走到哪里,都磊磊落落,别人就会信任你。” 子张问孔子:“未来时代的制度现在都可以知道吗?”孔子回答说:“人性都是一样的,都是向善的。那么各个时代的制度,只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稍作调整,只要有利于人民,那样就能通行无阻。”

子张按孔子说的去做,果然收到了信任。

看了上面这些介绍,你觉得在孔子的这十个学生中,你最喜欢谁呢?如果这些学生在当代,哪个会更受欢迎呢?欢迎写下您的看法。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对的事,就该去做吗?孔子说:别急。另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冉有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去做。

孔子,万世师表,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20、三思而后行。——《论语》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i68500941/

小学生都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点年纪的谁没感慨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有点经历的谁没念叨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而今我们很多读点书的人,都知道他有《论语》,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这九本书中八本与他有关。另外一本是《孟子》。而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的学生。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有人曾就这个问题问过他的学生子路,子路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就把这事告诉了孔子。在这之前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里,他过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幕:孔子政治上一直不得志么?

不,恰恰相反,曾非常得志。他五十一岁开始出山,做官。他的升迁在平民百姓间也影响深远,他一上任,原先那些欺行霸市的人都守法经营了,自知有罪的人远逃异国他乡了,他的威望先于法而使国家得以治理了。孔子教导他的要做法官的学生,对于罪犯要心怀慈悲。孔子的时代,差不多也是苏格拉底的时代,释迦牟尼的时代,那个时代因为他们的出现和存在,被誉为人类智慧和文化的“轴心时代”。孔子这段形象为“丧家之犬”的异国漂泊,让人不由地联想到释迦牟尼。不过释迦牟尼是出世,他舍弃太子的荣华,苦行修行,为了传道。十四年的修行看起来一事无成,倍受讥讽。然而这是一个传道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没有这一段的苦行,大概也不会有人生最后五年的大成。孔子传的道是什么?我们知道释迦牟尼的道用几个字概括,那么孔子的道是什么呢?孔子曾对子贡说:“赐啊,你以为我多学而博识吗?”子贡说:“是啊,难道不是吗?”他一以贯之的是什么呢?一个男子先行一步为一个女子拉开门,女子玩笑说:你这样做,是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女士啊?男子说:我这样做,不是因为你是一个女士,而是因为我是一个男士。一座山因为一个人而改名,中国历史上大概只有一次,那座山,就是尼山,它本来叫尼丘山;那个人就是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名和字,其实来自这座山,这座山因他而出名,也因它而改名。那时的孔子,已被奉为圣人。然而孔子的有生之年,德高望众和博学之外,经历更多的不过是坎坷。

他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然后出国留学。

20岁学成归来,曾在季氏家族做过家臣。

三十岁办私学,一直到五十一岁出山做官。周游列国归来后,孔子的晚景颇令人伤怀。

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秦战列国_孔子周游列国

妻子已在一年前去世,儿子在他回来一年后也离世。之后是颜回的死,接着是子路遭遇非命,接连遭受生离死别的打击,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春秋,以及春秋以前的时期,我国的政治,可以说是贵族政治,有固定的一个贵族阶层。而学问、文化这些东西,跟平民是没啥关系的,都是贵族才能学的。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为什么十有五才志于学呢?因为他15岁才拥有了贵族身份,才能够“志于学”了。 周人灭商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封邦建国”,周王把自己的兄弟以及儿子们,还有灭商战役中立下大功的谋臣将士们,分封到了周朝各地。

同时,被分封的各个诸侯国上层实行通婚政策,几百年下来,列国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认同感的统治阶层,“诸夏亲昵”,大家都是一家人了。诸侯各有各的土地,但天子的一块土地是最大最肥沃的,所以天子有实力挟制诸侯。

周幽王时,犬戎攻入了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东周建立。

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秦战列国_孔子周游列国

虽然天子没有实力了,穷得连四匹纯色的马都凑不出来, 但诸侯国还是承认周天子的统治的,并且各个诸侯国之间,也都是互相认同的。贵族,有自己专门的一套社交规范,这就是孔子后来整理出来的“礼”。 君子六艺,御、书、礼、乐、射、数,这都是当时做贵族要学的东西。

孔子周游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秦战列国

说是打仗,其实更像是诸侯国们之间的小打小闹,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灭国战,一个国家实在太小了,不小心被“灭了”,在诸侯的调停下,还能复国,那个时候诸侯国,国与国的边界也不会设防,因为没有人不宣而战,大家都是打的君子之战。为什么说射麋鹿相赠就是遵循周礼了呢?

列国自有疆中列国_秦战列国_孔子周游列国

在西周、春秋时期,天子诸侯各个品级都是有严格划分的,包括射猎也是如此,诸侯射麋鹿,晋国射下麋鹿送给楚国,这说明晋国认可楚国的诸侯地位,所以楚国非常高兴。楚国以前不循周礼,被中原诸国贬斥为蛮夷,后来越来越“上路”,也得到了诸夏的认可了。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他深感“礼崩乐坏”,诸侯卿大夫们都不遵守周礼了,形制上出现各种僭越,战争也越来越频繁与残酷。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土地是有限的,单位土地上可以供养贵族的人口也是有限的。

孔子周游列国_秦战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

穷则思变,在现实的生存压力下,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要数秦国变法最为成功, 因为商鞅变法直接废除了分封制,贵族世袭制破灭,以前不事生产的贵族们,也需要加入农业生产和上战场砍人攒军功,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被打开。很多人有疑问了,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制那么多年,难道他们不是贵族吗? 从名字上也能区别出来了,他们是士族,不是贵族。士族与贵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而且士族们之间,没有春秋贵族这种文化认同感,斗起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夷三族的戏码屡屡上演,“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

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秦战列国_孔子周游列国_列国自有疆中列国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4、君子,俞于义。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5、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参考资料: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