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理财收益风险“双升” 规避投资误区有哪些呢?

2022-09-26 10:39

    风险高收益打水漂

  “买之前理财经理说得好,最低年化收益也得有百分之十几,到期后,面对零收益,又跟我说:这也不是她能控制的。”吴女士说,“有一次理财经理告诉我,有一款理财产品收益率特别高,最少也能有百分之十几,高的话,20%也有可能。

  ”在这样的高收益诱惑下,吴女士买了35万元。对理财产品认购书上的“本人对风险已知道”的字样,吴女士有些嘀咕,理财经理却表示:“这就是例行公事,我们这款产品绝对没有风险。”一年半后,产品到期。“一分钱都没收益!我咨询别人才知道,收益高,风险也高。

  如果一开始我知道风险这么高,是绝对不会买的。银行就是用高收益引投资者上钩,不跟你说风险。”吴女士颇为气愤。

  6%不再凤毛麟角

  多盈统计,昨日全国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共321款,278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超5%,占比87%;低于5%的,多数为保证收益类产品。

  预期收益率5%的“遍地都是”,超6%的也不再凤毛麟角: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已达39款,最高达6。8%。

  分析师认为,年底前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还会增加,但因为预期收益率较高,即使数量增加,也会十分紧俏,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需要及时关注理财产品市场动态,但如果投资者遇到预期收益率超8%的理财产品,需要关注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是否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警惕陷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陷阱。

  警惕收益率误区

  采访发现,不少市民认为,银行发售理财产品时写出的收益率就是到期后能获得的收益。“事实上,理财产品都是预期收益率,而且是年化收益率,所以正规表述是"预期年化收益率"。”银行人士表示。

  所谓预期年化收益率,一方面指的是这个收益率仅仅是预计的,并非是投资者最终能获得的收益,“比如,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市民最后可能实际收益率是5%,可能是0。

  ”银行理财师介绍;另一方面,7%的收益率为年化收益率,即使最终实现了7%,投资者的收益也是7%除以一年的天数,再乘以理财产品的天数、本金,才是最终收益。

  多关注投资期限

  年中银行闹钱荒,一度推高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白领李先生当时也买了,他只着重关注了预期收益率,并未特别在意投资期限,“结果我买的是一个短期产品,等到期之后,再买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下来了,没有高收益的产品给我续了。

  早知道不如在钱荒时,买一款收益率没有这款高、但期限比较长的,平均下来,比我先后折腾两款还合适、还省事。”。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