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灭佛与崇佛

2022-10-12 12:52

前言:灭佛是出于现实需要,崇佛也是出于现实需要。一切作为只看现实。

“三武一宗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事件的合称。

01.佛教的问题

这几件事我们按下不提,先看看佛教的发展。在佛教扎根中国的过程中,僧人团体,大举进军世俗经营活动。比如《水浒传》中鲁智深寄居的大相国寺,就是当时最有名的金融机构,不仅从事“九出十三归”的高利贷业务,还组织市场交易活动。

佛挡杀佛鬼挡杀鬼 金刚经_神挡杀神佛挡杀佛_佛挡杀佛

而且佛教为了传法,主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罪孽深重的江洋大盗,便寄居佛门,逃避世俗惩罚。如此一来,佛教不仅豢养了一批强大的打手,还和世俗法律公然对抗。

在佛教急剧扩张的过程中,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出家不是为了内心的宁静,寻求真理,而是为了逃避世俗。这样的人既不信佛理,也没有佛心,在他们心中,出家只是一种更好的谋生方式。

佛家三宝“佛法僧”,在一片乌烟瘴气下,还剩什么?既然佛教渐渐世俗化,那他对于民间的吸引力,又来自于哪里呢?对于信佛之人,求得心理安慰;对于出家之人,求得一顿饱饭,立锥之地。那佛教的钱从哪儿来呢?除了田租、店铺收入、金融收入外,教产不纳税,也是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按照这个逻辑,佛教势力越大,国家的税收损失就越大,兵役人口、纳税人口流失就越严重。

佛挡杀佛_神挡杀神佛挡杀佛_佛挡杀佛鬼挡杀鬼 金刚经

同时,佛教的传播没有地域限制,她是全国性宗教。与中央王朝,争夺思想阵地,成为一股隐患。无论是汉末的太平道起义,还是东晋时期的天师道起义,都严重动摇了王朝的统治根基。宋朝有方腊摩尼教起义,元末有明教红巾军起义,清朝有白莲教起义。还有多个朝代发生过的弥勒教起义,都令中央政府头疼不已。

针对这个问题,宋朝有一项创举,很有借鉴意义。宋朝官方,给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众多神祉封神,可谓每县都有自己的守护神。这样一来,试图单靠一个神祉,煽动全国老百姓,难度就很大了。

02.灭佛

这种佛俗矛盾一直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时期,程度不同。我们来看看灭佛的三武一宗,所处的时期。北魏太武帝时期,北有强大的草原帝国柔然,南有刘宋王朝。大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讲的就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败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手中的旧事。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而词中所说的“佛狸祠”就是这一战的遗迹。与此同时,北魏也与柔然展开了多次大战。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的《木兰诗》,讲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故事。

在这种压力之下,北魏太武帝决定大力打击佛教,强制僧众还俗,服役纳税,收缴佛教寺产,以打碎的佛像,打造兵器,铸造铜钱。

而之后的北周武帝,处于后三国时期。东边有军力强大的北齐,南边有富庶的陈朝,北边还有新近崛起、势头强盛的突厥。面对如此危局,北周武帝也对佛教举起了屠刀。可惜他英年早逝,他缔造的强大北周,被亲家隋文帝杨坚取而代之。

时间长河滚滚东流佛挡杀佛,又来到了唐武宗时期。武宗继位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很久,河北地区藩镇林立,国家严重依赖东南赋税。但唐朝的总体情况,自守有余,进取不足。有志再造盛唐光辉的武宗皇帝,急需开源,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财力丰厚的佛教团体。

他的后辈周世宗柴荣,面临的情况也比较类似。他所处的时代,就是鼎鼎有名的五代十国。后周虽说是中央政府,但是周边强敌环伺,一个不小心,便是身死国灭的下场。毕竟“五代”加在一起,也才53年。要想生存,必须拼命。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了,何况佛教呢?只要能富国强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佛挡杀佛鬼挡杀鬼 金刚经_神挡杀神佛挡杀佛_佛挡杀佛

03.崇佛

既然佛教的威胁这么大佛挡杀佛,处于南北朝乱世的梁武帝萧衍,为什么要大力崇佛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可一点都不夸张。梁武帝三次舍身事佛,每次都让大臣奉献上亿铜钱,才得以赎回。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抑制道教发展。

当时在南方广泛传播的天师道,势力极其广大。不仅下层百姓普遍信奉,就连出身世家门阀的贵族,也多有信仰。当时信奉天师道的人,会在自己的名字中加一个“之”字。比如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等。当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也是道教人士。面对如此强大的道教势力,崇佛抑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灭佛是出于现实需要,崇佛也是出于现实需要。一切作为只看现实。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