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正文

揭露真相.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抽筋”的体验,那滋味真是让人记忆深刻。

对于抽筋,不少人认为是缺钙的表现,补补钙就行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抽筋是咋回事?

抽筋,其实就是“肌肉痉挛”,指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强直收缩的现象。

一般来说,小腿和脚趾最容易出现,表现为肌肉突然变得很硬,疼痛难忍,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甚至数分钟都有可能。

导致抽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缺钙

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体内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值降低,极易产生异常的收缩,引起小腿抽筋。

寒冷刺激

不论是室温过低,还是运动时受凉,当骨骼肌需要通过阵发性收缩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时,就容易出现肌肉痉挛。

劳累

剧烈运动时,肌肉频繁收缩,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不能运走,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就会引起小腿抽筋。

如果运动过量,导致这些过多的代谢产物直到夜间都没有代谢完,还可能会半夜抽筋。

出汗过多

当运动时间长且运动量大,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环境紊乱失衡,就容易发生抽筋。

肢体受压

夜间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睡觉,或是局部肌肉受压过久,也可能使肢体血液回流受阻,代谢产物聚集,从而诱发抽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柱退行性变

有研究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小腿抽筋的发生率可高达70%,这是由于脊神经根受压和脊神经根内血流量下降导致的腿抽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有研究表明,经常腿抽筋的患者,尤其是夜间加重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是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由于血管管腔变窄,血流更少,代谢产物更容易聚集,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能刺激肌肉收缩,引起腿抽筋。

据统计,临床中有60%的下肢缺血人群都合并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因此,建议经常出现夜间抽筋问题的老年人,及时就医检查下肢及心脑血管。

抽筋了该咋办?

拉伸

伸直发生抽筋的腿,往肌肉收缩相反的方向拉伸肌肉,通过对抗肌肉强直收缩来缓解。

按摩

通过按压收缩的肌肉,排出堆积的肌酸、乳酸等代谢产物,放松后肌肉血液循环通畅,让肌肉得到舒缓。

热敷

用热毛巾、热水袋敷于肌肉上,能有效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

Tips

●当小腿抽筋时,可双手握住抽搐那侧脚掌往我们身体的方向拉伸,同时慢慢将膝关节伸直,持续约20秒,可多次重复。

●当大腿抽筋时,双手抱着小腿,使其贴在大腿上并做震颤动作,然后向前伸直,这样反复多次即可缓解状。

如何预防抽筋?

合理膳食

●每日摄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坚果;

●减少酒、咖啡和可乐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的饮料摄入;

●注意补水,但不要过量,水能起到放松神经、松弛肌肉、减少抽筋的作用。

科学补钙

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钙剂。但不可过量补钙,过量摄入钙可能导致泌尿系结石、心律失常。

注意保暖

夜间入睡时选择保暖的寝具,并将被褥拉松一些避免压迫。临睡前可以温热水泡脚15~20分钟,可起到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科学、适度地锻炼

运动前一定要热身,做足准备活动。经常做足尖运动,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夜间抽筋。

#方法#

手扶桌椅,赤足脚尖着地并尽量将脚后跟抬起站立,持续10秒钟后放下,数秒后再继续,反复进行10~15分钟,早晚各1次。

一般来说偶尔抽筋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经常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血管、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有其他疾病的中老年人,千万不可大意!

来源 科普中国 养生中国 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