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子,历来被视为是驱邪避害、祈求丰收和太平之吉祥瑞物,寄托着人们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延津县沙庄舞狮子,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集南北舞狮之特长,融武术与故事于一体,祈福与表演并行,独树一帜,极具地方特色。
历史渊源
祭祀表演
沙庄村自古有舞青狮的习俗。在佛教的典籍中,青狮和白象齐名,为佛教的两大神兽。沙庄村每逄传统佳节,村民必以舞青狮示吉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事吉祥。每年正月初一,狮子会成员就会聚在一起,准备着一年一次的汤王庙祭祀祈福活动。随着鞭炮声仪式开始,先由长者上香祈祷祝愿,接着由引狮人领着狮子三叩于庙前并徐徐退去,并在村民围观中表演。正月村庙参谒,谓之“狮参’。是以参拜面已,不使拳棍,结束之后村民们上香祈福。沙庄村汤王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明朝万历年间《延津县志》记载,“汤王庙在沙庄村,正殿三楹厦三楹,传此庙原在晋地,晋人来迁于延津者乃立庙以祀之。”由此可见,自明初洪武年立庙,祭祀活动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融入武术
自古民间就有“青狮白目眉”和“狮王”的美誉,青狮在中国的舞狮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青狮以其体形硕大,外表狰狞威猛,目如铜铃,口齿灵活,与其它狮种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是一抹洁白的眉毛分外的醒目。青狮比醒狮无论从外形或者重量上都要超出一倍以上。醒狮轻巧灵活,一般人稍加培训就能作简单的表演,而青狮狮头硕大沉重,最重的有20多斤,动作幅度大,一般人舞动几下就气喘吁吁,所以青狮的舞狮队员都必须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需较高的武术造诣才具备舞青狮的基础。
沙庄武狮也称“杀狮”,即将达摩拳杀狮技艺与武术技法结合十分紧密的舞狮活动。清后期本村人杜万年(外号杜老万),出家于登封少林寺,后打出三门还俗归乡,将少林寺南院功夫传授与狮子会成员,乡人岁晚无事,习武艺,练武之风盛行。
清朝后期对“拳棒一事,严丁禁止”。因此各地习武之人为逃避官府的追究,纷纷成立狮馆,以练习舞狮作为掩护,名为练狮娱乐,实为练武。这样在教习武功时,把武术中的一些身法、步法融入到舞狮的套路之中,形成了特殊的一种舞狮形式,并自成体系。“武狮”在演练过程与“文狮不同,先是配合阵法,在鼓乐的指挥下狮子在阵法的变换中奔腾跳跃,不断变换舞狮的动作和技巧,阵法结束后,开始进行弄狮盘打。阵中的引狮人持器械轮番与狮子搏杀盘打。在搏杀过程中武士充分展示武术的实战打法,而狮子则左躲右闪跌扑翻滚逃避搏击,跳跃攻击对手。武术与在庙宇祭祀的舞狮表演活动融合为一体,整个演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配合紧凑、动作细腻、形象逼真。
指导提升
一九七三年,少林寺原名誉方丈释德禅带弟子在沙庄居住近一年,将少林寺武术传授与沙庄狮子会成员,对沙庄武狮表演深入指导,将少林寺武术和舞狮子深度融合,表演性更强。
如“狮场”的活动中杀狮者与扮狮者皆学有武艺,前者执兵器挥舞扑杀,后者则避其锋锐,上下前后左右跳跃飞舞,十分精彩。狮场中通常由一头狮子,在表演舞狮过程中,多有十八般武器相互搭配,一股表演程序是先出武狮亮像,杀狮者出场,然后狮子与武器对招,狮子被打晕,接下来武术表演。
常见的舞法套路为:狮做礼,太祖拳弄狮,白步敲镰打狮,徒手打狮等,分红缨枪场、梢场、四节镋场、桌场等。
在动作套路中武狮以:看、站、走、跑、扑、跌、跳、狮咬脚、咬兵器、狮咬虱、搔痒、抖毛、舔毛狮睡觉、狮翻身、狮昏睡、上桌寻人、桌上探井、狮转圈等。
配乐方面以鼓、钹、锣、钗为主。配合步伐有碎步、马步、上膝或独立步、立步、仆步、交叉步、踏步、弓步、麒麟步等。表现出喜、怒、醉、晕、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惟妙惟肖。
扎做工艺
沙庄狮子会所表演用的狮子道具,为成员纯手工制作而成。青狮形象,头额宽而突,眼深口方鼻大,鼻塌面颊饱满,嘴能开合。青狮的制作延续了原始技艺,全程手工制作,从选模,扎模,裱壳,固定,上画,狮眼,狮鬃,师布,狮尾等,一只青狮的制作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扎狮头
先以竹篾编扎成型(也有以纸浆或香沫浆铸模成型),再用薄纸沾湿,再拌些许矾水糨糊,以增加材料的黏合性及日后防蛀。他将纸一块块严丝合缝地拓贴到狮头模具上;经过几十次重复贴纸整形,使狮头的眼耳鼻嘴各部位都成形。再糊裱丝纸,粘上料灰(以猪或牛血拌贝灰粉制成之填充料),晾干磨滑,垒色上油;下巴为纯木板制作,之后用有韧性的布再连接狮头与下巴为一体,使之大嘴能上下前后张动。前后能来回伸收表演,这是沙庄武狮区分于其他舞狮表演的显著特征。在额上饰置一八卦镜,眼睛安上活动玻璃珠,耳后结绣花球及小铜铃,彩绘装饰是制作狮头的末道工序。用彩漆把狮头的耳鼻等部位都描绘完毕,眼上画白眉,配以绿色狮鬃,形状十分威猛、栩栩如生。制作狮子皮衣的工艺,张璧也独具匠心。他把染绿的麻丝织成皮衣,于中缝间用白条布裹上棉花缝出一道脊梁来,以增强狮子背部视觉上的真实感。
编狮身
狮身是青狮配绿、红狮配红,布边缀满通花纱坠,称谓“狮被”。毛材料就地取材于麻,将麻外皮去下侵泡于冻水中,取出染绿,麻丝织成皮衣,于中缝间用白条布裹上棉花缝出一道脊梁来,以增强狮子背部视觉上的真实感。
武术表演
(1) 武术表演拳类有:二郎架、八卦拳、大洪拳、小洪拳、通背拳、炮拳、十二潭脚、踩脚帽、七星拳、花打四等。
(2)器械类有:一头战、八棍四路、对花枪(一、二、三、四)、单刀破枪、双刀破枪、白手取枪、双梢破枪、三棍枪、大刀贯枪、趟梢等。兵器:棍、连枷棍、双节棍、三节棍、四节鎲、红缨枪、短刀、青龙偃月刀、绳鞭、九节鞭、双拐等。
(3)乐器类:鼓、锣、钗、钹等。
沙庄舞狮文化,深深植根于延津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给千家万户带去了吉祥和欢乐。
作者简介:王亚晶,供职于延津县某单位。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