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写史的,我该从哪本入手?为什么?

2021-09-11 19:41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写史的,我该从哪本入手?为什么?

要想知道从哪本入手,首先要了解《资治通鉴》和《史记》的主要异同之处。

两书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不同点:

一是作者及成书的时间不同:

《史记》是司马迁在西汉时期完成的,而《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北宋时期主编的。

二是内容和体裁不同:《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以人物为中心,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

《史记》原名《太名公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方面,作了大胆,深刻的揭露。如《酷吏列传》反映官史的残暴,即使是封建帝王身上的劣质,如汉高祖的无赖和权诈、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和迷信鬼神,也都用不加讳饰的笔调给予尖锐抨击。书中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活动有广泛而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对于下层人民的才智功德作了鲜明的肯定和表彰。《陈涉世家》专门为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立传,高度评价了他在推翻秦王朝统治中的“首事”之功。《刺客列传》歌颂荆轲、聂政等刺客的抗暴精神。《魏公子列传》里着重赞扬了侯嬴等市井之民的才智和侠义。《货殖列传》则通过商贾活动的描述,保存了极为珍贵的古代经济史料。

《史记》中具有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文人、游侠、倡优、医者、卜者等,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各类人物形象构成色彩斑烂的巨幅社会生活画卷。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史记》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荆轲、蔺相如、信陵君等,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史记》叙事特点: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所以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书名。由此可见,《资治通鉴》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三是著作的内容及著书出发点不同:《史记》除了历史价值之外,文学价值也很高,采用的是散文化的笔法。《资治通鉴》编撰的目的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借鉴和参考,所以叙述的主要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四是思想观点及叙事侧重点:

《资治通鉴》是官修史书,可以认为是朝廷简编读本,政治方向正统。《资治通鉴》以权为核心,每一个小故事讲的都是权力斗争,围绕着权力来展开情节。很多读者认为《资治通鉴》讲的都是帝王之术,意在告诉后世的皇帝,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皇帝,而要当好皇帝就得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意在提醒人们滥用皇权的下场,要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史记》是私人修史,多以人为核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对所记述的人和事“不虚美,不隐恶”。可以说是《史记》重在写人,《资治通鉴》重在说权。《史记》侧重于人物个人命运的思考。《资治通鉴》更多的是探讨国家,群体的兴衰,它并不回避历史的黑暗和血腥。

相同点:都是正史;都是后人修撰描述前代历史的史书;文学价值:这两部书都文笔生动,语言简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内容:都是通史,内容却都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后世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书面材料,修史态度都极为严谨,对后世修史的影响都非常大,是珍贵的史料。

综上所述,读者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目的等,选择从阅读哪本史书开始,或两书互为佐证,交替阅读。

以上观点,权当抛砖引玉!

通城二中 黎文

二0二0年元月十二日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