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医院养伤,李云龙有123号首长关心,赵刚却无?

2021-04-08 05:45

还真不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并且《亮剑》在这一桥段的处理上,也确实遵循了军事常识,需要认真解释一下。确实,李云龙在淮海战场身负重伤以后,通过野战医院的护士们之口,叙述了华野前三号首长都曾前来探望的事情,当然这个“123号”的说法并不准确(陈毅当时不在华野),只是表明了一个状态:野司首长非常关注和在乎李云龙的伤情,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要素,其实是李云龙的军队级别,他当时已经是华野某纵队的二师师长,步入了高级指挥员行列,这样级别的军事主官重伤并且生命垂危,确实会惊动野司首长的。比如1945年12月,原山东军区第8师师长王麓水在滕县战斗中牺牲,不仅山东军区党政军领导亲自到场,主持隆重公祭,连远在陕北的中央领导也相继发电挽悼,虽然当时没有军衔制,也得算“将星陨落”了,实在非同小可。

而赵刚在赵家峪战斗中突围重伤,是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仅仅是八路军129师的一名团政委,还属于中级政工干部,远没有后来李云龙那样闻名全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师(旅)和团恰恰是我军编制的一个节点,师(旅)属于战役单位,指挥员轻易不会亲临火线,出现伤亡的概率不大。而团级属于战术单位,不少团长是要亲自带队冲锋的,因此这个级别伤亡的数量可是不少,不可能一名团长的牺牲就惊动延安。

第二个要素,是李云龙的华野2师队伍情况特殊,相信真正的亮迷都很清楚,该师是在“中原突围”后由中原军区转隶过来的,并非华东野战军的老部队,如此华野首长就必须格外照顾一下。比如在之前的赵庄阻击战中,华野司令员用“五吨”炮弹换下李云龙所部时,就亲口说过:“打光了不好交待”,指的就是2师性质特殊,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拼光,得留点老底子。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父母对亲生儿子可以毫无顾忌地严厉责骂,但是对养子大多会包容些,这是咱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所谓“面难”。而作为一支性质特殊部队的军事主官,曾经八路军129师刘师长、陈旅长(中野首长们)的爱将,如果真在华野这边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华野各首长将来确实不好跟中野首长交待嘛!所以亲自前来探望很是正常,至于“123号”全部到场的说辞,当然是文学创作的夸张手法,更为了凸显李大脑袋小命的重要性。

第三个要素,在淮海大战的关键时刻,师长以上的高级指挥员若出现牺牲情况,那是会影响士气的,包括华野2师未来由谁执掌都是大问题,所以李云龙重伤确实是严重事件,也必然引起野司首长的重点关注。其实两边都一样,如果当时楚云飞也被冲锋枪当场击毙、或者伤重不治,我方战报里也会着重宣传的,在三大战役的战果统计中,蒋军少将以上军官被毙伤俘的数字,绝对有准确体现,但是团长或者校级军官,那就算了。

比如在1946年10月的涟水保卫战中,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被敌整编74师的特等射手冷弹射中,送往野战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牺牲,他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但是谢司令员牺牲的消息,当时被野司严密封锁,不仅没有立即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而且关于他牺牲的消息还被特意隐藏,主要就是怕影响部队士气,同时给敌人提供大肆宣传的机会。

在之前写过的许多《亮剑》文章里,笔者坚持认为李云龙的人物原型中,一定有开国中将皮定均的影子,因为经历过中原突围然后再改隶华野指挥的部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旅”,也就是中原军区的1纵1旅,到达豫皖苏解放区后该部改称“华中野战军独立师”。

论资历,1955年皮定均也确实该授少将军衔,后来主席在他的名下特批:“定均有功,由少晋中”(皮有功,少晋中应该是另外一个版本),遂被授予中将。对于老红军出身的虎将,不仅是野司首长,中央领导们也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假如是皮定均将军在战场上重伤,如何不惊动野司各位首长?恐怕是有条件赶来的,都会到野战医院察看伤情以及表达慰问,这是勿庸置疑的。

所以对比一下亮剑的剧情,类似李云龙这样的重量级军事干部,享受野司多名首长关心的待遇,一点也不稀奇。而抗战时期负伤住院的赵刚,也肯定有上级领导探望,比如副旅长、师或旅的政治部主任等等,在李云龙带着和尚前往野战医院时,赵刚曾在谈话中提起过政治部有人来过,只有真正的亮迷,才能有这段记忆吧?

理解了上述要素,也就能举一反三,假如赵刚在三野军政委的任上战场重伤,即便不是野战军前三号首长齐来探望,待遇也不会比李云龙差到哪里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