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误杀》里面的羊是真的死了吗?

2020-12-16 23:31

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中国电影《误杀》,已经连续5天拿下单日票房冠军,热议度似乎并没有消减的趋势。

影片中,不断出现的羊,到底在说什么,不知道消费者是怎么看这个“羊”的。

国版《误杀》,英文名称被译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名称中就有“羊”,直译为“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意译为“乌合之众”,英文名称设计为与“误杀”并排使用,还比较凸显。

印度2015版的《误杀瞒天记》,英文名称为《Drishyam》,或被译为《视觉》、《瞒天过海》与影片的整体故事比较贴切,其实在印度2013年还有一版《Drishyam》,被译为《较量》,与影片所述故事也比较合适。

这里我们试图分析一下《误杀Sheep Without a Shepherd》中的“羊”到底在说什么。

国版《误杀》影片出现的羊

动物羊是整部影片中的另外一条隐线,却也是极其重要、起着画龙点晴之笔的隐线。

《误杀》电影中,先后出现9次与羊以及与羊相关的场景。

第一次,刚开场就是黑暗中的一声羊叫,揭开电影序幕。

第二次,是李维杰去寺庙里祈福布施,羊出现在僧人背后,寓意着善良。

第三次,李维杰把车推进湖中,出现羊群和牧羊人,被羊凝视,羊代表着目击者。

第四次,恶警桑坤暴揍承包商,李维杰替友出气一脚把桑坤踹倒,桑坤暴怒,打死了身边的羊,人打架,羊被打死,彻彻底底的替罪羊。

第五次,平平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羊是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羊代表蒙昧、弱小、群居。暗合李维杰对家人口供的叮嘱,确保家人们别在警察审讯时成为“独羊”。羊视力不好,说明唯一见证男主罪行的羊其实并没有看清过程,给男主作证的人们也并没看清事实的真相;离群,容易被大型动物吃掉,表明羊需要在群体里才能更好地生存。

第六次,李维杰用死羊掉包了素察尸体以后,再次去寺庙布施,被僧人拒绝,僧人背后的羊也不见了,虽没有出现羊,其实是一只消失的羊。

第七次,大雨中开棺验尸,出现那只被桑坤打死的羊,发生骚乱,羊代表牺牲。

第八次,影片末尾李维杰又回到寺庙,他已经决定认罪悔过,公布真相,面对僧人他问心无愧,羊也又一次现身,善又回来了,羊代表救赎。

第九次,便是牧羊人在结尾接受采访时说,“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暴乱之后的街道看似正渐渐恢复秩序,但有些东西一直都没有变……这里的羊指的是老百姓。

羊的第一层含义——替罪羊

我们经常提起与“羊”相关的一个词,那就是替罪羊。

羊在基督教中的意义为“替罪”。在《圣经》中,羊作为祭品被有罪之人献给上帝,称为“赎罪祭”,因此在这部影片中的羊每一次的出现都承载着替罪、赎罪、牺牲等的隐喻。

“替罪羊”的来历如下:

上帝为了考验亚拉伯罕对上帝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

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其实在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中,也都有类似的含义。

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

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替罪羊往往是一个弱者。

国版《误杀》电影中,其实重点运用了两次“替罪羊”。

一是,恶警桑坤暴揍承包商,李维杰替友出气一脚把桑坤踹倒,桑坤暴怒,打死了身边的羊,人打架,羊却被打死,羊成为了无辜的替罪羊。

二是,大雨中开棺验尸,出现那只被桑坤打死的羊,这里面本应该是警长儿子素察的尸体,羊代替了素察,但并不是替素察受死,而是羊的尸体作为一项“不是素察尸体”的证据,而使李维杰免受牢狱之灾,羊死了代表牺牲,但被作为“替罪羊”来替李维杰证明。

羊的第二层含义——善良

李维杰是一个善良的小老百姓,李维杰信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乐善好施。

李维杰在影片中,去过寺庙三次:

第一次去布施,僧人和羊同时出现,也是李维杰唯一一次布施成功的时刻,僧人给了他安康的祝福;羊出现在僧人背后,寓意着善良,这时羊也代表着李维杰的人性本善。

第二次去布施,是李维杰处理完素察的车后,再次去寺庙布施,被僧人拒绝,僧人说只接受“无相布施”,没有接受李维杰的布施,僧人的拒绝与第一次布施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李维杰已经背上了素察的命案,是为了得到救赎,是有相布施,暗示他已经是罪恶之身,所以僧人背后的羊也不见了。

第三次去寺庙,李维杰已经决定认罪悔过,公布真相,面对僧人他问心无愧,羊也又一次现身,善又回来了,羊代表救赎。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羊,本身也有善、美的意思。

周代的《礼记》将牛、羊、猪称为“大牢”,是只有国君及卿大夫才有资格享用的佳品。

羊肉为上,牛肉为中,猪肉为下。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之所以为“美”,则是由于其好吃之故:“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善”中同样也有一个“羊”,《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

李维杰去寺庙,同样是国版《误杀》的一条隐藏的主线,羊代表善良,李维杰本性善良,但为了家人平安,所以才作出如此的举动,所以是“误杀”。

羊的第三层含义——乌合之众

在影片《误杀》中,特意交代了一个场景:

平平在课堂上,老师讲解

“羊是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

其实,佛家借用羊视力不好这一点,寓意昏昧之人。

在佛教的经典中,羊通常用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间法与修行,只是一味放任“贪、嗔、痴”三毒,贪着色、声、香、味、触五欲。

在《法华经》中,以羊车比喻声闻乘,在《大智度论》中,则以“牛羊眼”来比喻凡庸之眼。禅宗则以“触鼻羊”来比喻不识法的昏昧学人。

因为羊的眼睛不能分辨食物,凡是触碰到鼻者即食之,因此有此比喻。

因为蒙昧,所以需要群居,才能得以生存。

羊是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

恰恰这句话,才真正点亮了国版《误杀》的真正意图。

国版《误杀》影片中,大雨中开棺验尸,出现了那只被桑坤打死的羊。

其实这里面,有两点已经大白于天下:

一是,素察父母,警察局长拉韫和市长候选人都彭,再一次确认就是李维杰杀死了自己儿子,但又没有证据,无可奈何,羊作为替罪羊,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二是,其实民众,至少有一部分精明的民众,已经明白确实是李维杰杀死了警长之子素察,因为,羊被埋进了祖坟,这是不能被理解的,按常理民众真正的气氛是因为警局不分青红皂白爬开了老百姓最为看重的祖坟,但其实祖坟早就被李维杰扒开了,并且放进去了那只被桑坤打死的羊,李维杰速来乐善好施,民众仍是站在李维杰这一边的,与警局与权势斗争。

因为羊在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

乌合之众,要想生存,只有团结在一起。

这时候已经不是李维杰一家与拉韫警长一家的较量,而是乌合之众的老百姓与达官显贵的权势的较量,这也与印度2013版的《较量》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进行了升华。

其实我们从国版《误杀》主题曲中,也能听出,民众对于生存的希望。

《误杀》电影主题曲取名《亡羊》,这首歌由萧敬腾演唱,由王牌音乐制作人钟兴民与著名词人楼南蔚为电影量身定制,曲风高燃,歌词具有深厚感染力,完美契合电影现实意义的同时更为影片增添了人文厚度。

是谁在暗地角落给一枪

是谁用谎言控诉真相

安静的凌晨几点扰人眠的声响

我们都身不由已披荆上战场

生活不能再顺理成章

睁开眼睛就要计算着

如何去武装

盲从世界里蒙着眼

很迷茫也很慌张

迷途的歧路亡羊

我要不一样我渴望

有担当有双翅膀

自由如鸟飞翔

生命的长廊等待一支火柴的照亮

习惯了顺着阳光去眺望

习惯这地方处处天堂

看不见哪些诡计有心人在酝酿

听不到流言蜚语全面在释放

生活已经脱序太荒唐

可能影子都要背叛你走另个方向

盲从世界里蒙着眼

很迷茫也很慌张

迷途的歧路亡羊

我要不一样我渴望

有担当有双翅膀

自由如鸟飞翔

盲从世界里蒙着眼

很迷茫也很慌张

迷途的歧路亡羊

我要不一样我渴望

有担当有双翅膀

自由如鸟飞翔

生命的长廊 等待一支火柴的照亮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