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人们为什么闯关东?

2020-11-16 09:14

“关东”——历经沧桑变迁的地方这里的关东,是山海关以东地区,也称关外,就是中国的东北地区。但是先秦以来,东北这块地方的称呼不断。最早在《尚书·禹贡》中记载“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医巫闾山也就在如今东北辽宁北宁与义县的交界处。“海北”“海南”都曾经是对东北的称呼,因为东北与山东隔海相望,面对大海的对面的东北沃土,人们就发出了这样的称呼,并且曾经有段时间东北隶属于山东。“辽东”也是人们通常对东北一带的称呼,“关东”的流行开始于康熙年间,此后还有“东三省”成为东北地区的代名词。东北还有一个萦绕在人们心间的称呼,那就是“白山黑水”。

东北自古受到历朝历代皇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五行上来说,东北位于“水木”之间,是相生大于相克的特殊方位,水木清华,历朝历代的观星官都非常注重东北的天象,每次东北出现祥云、流星都意味着中土王朝发生变动。

东北的历史千年来徘徊在中原主流历史之外,但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东北地区产生了五大流域文明,分别是:黑龙江流域文明,曾经哺育出东胡系统文明和鲜卑文化、肃慎系统的靺鞨渤海文明、女真大金国文明。辽河流域文明,其中分西辽河流域文明、东辽河流域文明。西辽河流域文明的红山文化距今已有五千五百年至六千五百年的时间,还产生了契丹的辽、鲜卑的三燕政权;东辽河流域文明蕴藏着扶余文化,有东北古老民族扶余人建立的最后一座都城——开原,还有清朝入关前的都城盛京(沈阳)。鸭绿江流域文明,主要有高句丽人建立的都市和山城文明,今天的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和下城子古城都是高句丽的都城。图们江流域文明,是以建立渤海国为中心的文明。大小凌河流域文明,东胡鲜卑的慕容氏建立的三燕政权,为草原文明、中原文明、幽燕文明、东北文明交织的地区。

“闯”——一种自强不息的生存态度明清时期,自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东北就始终控制在满清政权的手中,之后东北经历了开发、封禁、开放三个时期。开发时期,1644年至1667年(顺治元年至康熙六年),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吸引流民,尤其山东地区农民进入东北进行开发。封禁时期,1668年至1860年(康熙七年至咸丰十年),随着满清政权的入主中原,为了维护东北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开始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禁止关内和关外的移民。开放时期,1861至1911年(同治元年至宣统三年),清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日益减弱,随着沙俄对东北的渗透,清政府被迫实行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

“闯关东”主要说的就是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移民潮。一是此时的中原大地是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黄河下游连年受灾,许多农民被迫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二是随着列强的入侵,许多百姓不堪压迫逃离故土,特别是山东最早被列强侵占,爆发了义和团运动,随着清政府联合列强的镇压,许多拳民和百姓被迫逃离。三是之后军阀割据,中原战乱,再次让百姓流离失所。四是从清政府开始的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日益减弱,随着开禁政策的颁布,更多的百姓携家带头涌入了这片土地。

关东地区经过长达半世纪的生态恢复,土壤肥沃、土地广阔,成为千万失去土地的流民们的生存希望、理想之地。此前已经有许多流民冒着杀头危险,闯关进入了东北地区。之后随着政策的开放,更多的人离开故土,闯入这片土地。其中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38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