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如果三国没有魏蜀吴和袁绍,其他势力谁更有可能统一天下?

2023-01-23 09:56

首先,要清楚东汉为何会走向分裂?表面原因是魏、蜀、吴三家都不能在短期内消灭彼此。而实质上是皇权的跌落。如:户籍的破坏、权贵的腐朽、士族对舆论的控制,都给皇权带来了弱化。由于控制力下降,集权水平被削弱了。

就算是魏蜀吴,在集权程度上也远远弱于东汉。史书是这么定义的:东汉乱而不亡。不排除《后汉书》给士人贴金的因素,但由此也可看出:当士族还在替朝廷说话的时候,国家很难灭亡。而当这些人的舆论盖过天子时,结果也就不难想象了。

因此,判断一个势力能否一统天下,在于他能否重建官僚制度,使集权机器能重新运转起来。例如西晋,采取的是封王——门阀式庙堂来平衡这种矛盾,本来就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从集权化来讲,西晋不如东汉。

易言之:士族与皇权本来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两端。门阀力量越强大,庙堂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强。新君主,必须具备极为强悍的庙堂手腕,胜过属下那堆吵闹的读书人,并让他们心悦臣服,才算有统一的潜力。

如灭蜀后,司马昭本可一举灭吴。但问题是非要再等14年,等司马炎跟手下那群文官吵赢之后,才许以高官厚禄,勉强让贾充这个典型的反战派极不情愿地挂帅伐吴。在整个南征期间,贾充还各种阴阳怪气……

如果三国没有魏蜀吴和袁绍,其他势力谁更有可能统一天下?

几路大军在唾手可得的战果面前还纷纷裹足。最后是王睿憋不住了,抢功完事。结果王睿还被弹劾。像这种用兵,基本上集齐了兵书里所有败仗的槽点。东吴哪怕有一丁点的抵抗意志,复制一次赤壁之战也不是不可能。事实上,东吴就是亡于内。

《晋书》:破皓中军,杀张悌等,余师皆未能进。独王睿妄进以受降。(王)浑愤而表曰:睿不受节度,构罪以耻。有司请为车骑,帝未准。言:贪功违制,则王命何以诏天下?

1、袁术。第一个被排除的对象。其庙堂控制能力之差,甚至可以说是反例的典型。年轻的时候就是纨绔子弟,爱飞鹰走狗,类似于京都四少一类的角色。论笼络人心,还不如虽内忌,但外表尚和蔼的袁绍。

他手下军队的成分:有盗贼,有黄巾,还有一部分不得意的外逃官员。干的事也特别奇特:如劫持符节,扣押使臣、改号称帝等等。看起来更像是梁山水泊——《孔融传》:时,太傅马日磾使山东,经淮南,术侮而夺其节。汉使呕血而亡。

首先,他不受士人待见,却在绿林里有很高的声誉。建安二年,江淮爆发严重的旱情,到了百姓相互烹食的地步。手下有个叫舒邵的劝他开仓镇灾。而袁术却说:汝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焉?

意思是——你提这个建议是想博名声,而不跟我分享吗?放在江湖上就好理解:你我兄弟,去计较劳什子虚名?自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就行了……

其次是不注重人才的选拔,史书上完全没有可圈可点的内治记录。反倒是好端端的一个淮南,原本是东汉的第一州,经他折腾成年年灾荒、水生火热的局面。

与之相比,曹操3次颁布《求贤令》,所用之人除荀彧推荐外,尤其重视基层官员的考核,《后汉书》里有曹公多次下州郡的记录,甚至到县令。如杜幾的绩效考评年年第一,陇西游楚等……

刘备很重视对郡守县令的考核。委派诸葛亮、刘巴等制定《蜀科》,就是为了纠治川内以往威刑不肃、法令松弛的现象。袁绍也有不错的内政记载。官渡死后,河北人民如:丧考吡。

其三,对部属的约束力极为有限。袁术的人才是挺多,但每一位跟他的关系就像周天子和诸侯。典型如孙策,这时孙坚已经死了多少年了,还没构建起依附关系。还有一个叫陈隅,第一天任命为扬州刺史,第二天就反了,结果是掉了一半的领土。

如果三国没有魏蜀吴和袁绍,其他势力谁更有可能统一天下?

还有周瑜。帮助孙策平定江东时,其实还是袁术的属官。是的,就是那个羽扇纶巾的周瑜。江东初定后,周瑜又回到了袁术控制下的寿春,“术欲以瑜为将”。只是回去后,“观术终无所成”,这才折返,再次回到小霸王的怀抱。

当然了,曹、孙、刘也有内部整合不成功的案例。如曹操之于兖州,刘备之于徐州,孙策是直接命丧于刺客之手。但在失败后他们都汲取了教训,采取了相应措施,避免重蹈覆辙。

曹军加派监军、护军这样的职位:作为集团首领的私人代表监视将领。袁绍军也有军权三分的提法。关羽虽是荆州都督,但麾下将领全归刘备统一调配。

如杨仪是关羽新招募的幕僚,在去成都汇报工作时就被刘备“截留”了,二哥只好去找新的替代者。手下将领不能和军队形成归属关系。而袁术的手下,则拥有极其强大的人、事、财、物调配权。

例如他称帝后:曹操就挟汉天子之威,下书给河东太守王邑,迫使其带着人马钱粮就投了。而袁术只能干瞪眼。

孙权?是整合内部的典范。如《隆中对》提到:江东险而民富,贤能为之所用。所以刘备才“作为援而不可图”。孙权先后:平定山越,提拔吕、潘、徐等底层将领,连续招纳流亡北士等措施,建立起了绝对效忠主公的力量,这才能与四大家族抗衡。

袁术的基本盘其实比袁绍还大。两汉以来,淮南一直是富庶之地。只是内部整合的拉胯,导致咋一看啥都有,但实质却是执行力已失。因此,从袁术的角度:我称帝顺理成章。而从明眼人看来:不过是“卓中枯骨”罢了。

最后,军事扩张性。乱世之中,成大业者,军事才能不可或缺。阿满自不多说,败仗打得多,但识人用人的水平的确厉害。刘备打造了自己的一套打手班底,先后效力于袁术、袁绍、陶谦、曹操、刘表、刘璋这么多人,这些人看的是皇叔的虚名吗?

你想多了,“老革”就是兵油子的意思,昭烈帝其实特能打。而且西川也是自己打下来的。孙权虽然打了一辈子的合肥,然而亲自平定内乱,靠的也是马上建立的威信。事实上,孙权的军事弱点也确实制约了这个集团的扩张性。

还有袁绍,官渡之败完全影响了后世的评价,早期的打遍河北无敌手靠的是啥?而与之对比,袁术除了会玩点小花招,其军事能力堪称:惨目忍睹。从未取得过1次胜利。《三国志本传》:术先为吕布所破,后为曹公所败,几为不敢出也。

2、董卓。入京前的整合水平还不错。但如京之后,手握天子却打了一手臭牌。直接引起士人的集体反感,被孤立。从吕布、李肃反水,到后来吕布被李傕打败,张辽仍然选择吕布的情况来看,董卓从未完成过对丁原旧部的吸纳。

而这两者的融合度不高,很快就被朝廷士族利用,并调拨成功。连个丁原旧部都收拾不了,何谈天下?

3、公孙瓒。不是说不可以反杀夺位——杀刘虞。而是杀了之后,你该怎么处理好后事。事实证明,其幕僚刘和、鲜于辅就是渣渣。内部被弄得一团乱麻,就更不必谈什么整合了。

刘备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到了后期,公孙瓒自己都被内部混乱吓傻了——闭门不出。所有任命由人带为转达。

《后汉书》:瓒有所忧,故作铁门,男子七岁以上者不得出入。有文书上,皆命手下姬妾传令。凡几百步以上,闻而济记之。还和治所商人结为兄弟,造成了极大的上下隔阂。如此,何谈整合?

4、吕布。正史里军事也算一流。至少是整个三国单挑事件的4分之一。然而朝三暮四的风格使其风评一路直下。本来是诛杀董卓的英雄,正式编的侯爵,在2袁那里一开始还获礼遇。

只是投奔袁术摆架子,投奔袁绍,破黑山军后要位子,显示了比较幼稚的为人处事水平。再加上内部不合:张辽、高顺等死忠之士被排挤。最后被自己的亲信郝萌、曹性绑去邀功……

5、陶谦。有整合能力,但还不够。如笮融。陶谦很看重他,自己却带着粮草辎重和1万多人逃跑了。《后汉书》:时曹公来攻。融驱百姓万余,车马三千走广陵。

顺带还杀了徐州的两位太守。而陶谦治下还存在陈氏父子、臧霸等自主性很高的内部势力,同样差点火候。

6、刘璋。《隆中对》里的反例。而且其势力分离化倾向很严重。张鲁本来就是从西川分离出去的。赵韪等一波人则属于本土士族代表。《蜀书》:松谓之于璋曰:今庞羲、赵韪等居功自傲,皆向外意。然请豫州入内,外攻其敌,内功其民……

请刘备过来就是要解决内部矛盾的。结果先主一旦倒革,则法正、孟达、吴壹等无不组队来投,又何谈内部整合呢?

7、马腾。名义上坐守西凉,而实质上陇西军阀从来就没服过气。这些人的代表是韩遂,而后期曹操正是利用了马超和韩遂的猜疑,才大破西凉。

8、士燮。版图内,兄弟二人各占一郡,从架构上就造成了二元论,很难合二为一。结果几十年了,连个苍梧郡也没拿下来。

因此,淘汰这些再加上“御三家”以及袁绍。就只有张鲁、刘表、公孙度3家算内部整合比较好的了。

刘表其实是超赞的。既驯服了本土豪右,又形成了大批士人来投的兴旺局面。还大兴教育,所创“荆州学院”深深影响着吴蜀两国的庙堂。被贾诩评价为——“平世三公之才。”集团虽有派别,但在其生前控制得游刃有余。

如果三国没有魏蜀吴和袁绍,其他势力谁更有可能统一天下?

刘表的问题是一个反向吕布:内政极高而军事极低,荆州虽四面受敌,但内部一个张羡都搞不定。再加上没有战略规划,后继无人,晚期治理又逐步拉胯等原因,使其渐渐失去了士人的支持,死后,荆州分裂。

张鲁的宗教属性使其内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如降曹后,并未影响“五斗米教”的传播,反而有扩张之势——从汉中向中原发展。且在曹军兵临城下时,张鲁集团并未出现一个叛徒,这在曹公的征途上是很难一见的。

如果三国没有魏蜀吴和袁绍,其他势力谁更有可能统一天下?

其实曹操当时也快放弃了,最后是意外性事件:麋鹿撞兵营,才堪堪夺取阳平关。张鲁的问题在于:其道家思想——普济众生,一方面能迎合乱世中的百姓需求。

另一方面,其本质上的玄学属性,又很难被汉末主流士人所接纳,成为了双刃剑的另一端——难以吸纳高级人才。再加上本身的军事外张性不强,导致了最后的结局。

公孙度:和张鲁一样,在面对宣王远征军时内部表现得很团结,没有一个贪生怕死之辈。而且其版图和人口也能匹敌西川。

如果三国没有魏蜀吴和袁绍,其他势力谁更有可能统一天下?

问题是所辖过于偏僻,远离主流经济文化圈,使集团吸纳性不够强,很难保证本土势力与新吸纳势力的共存。除非突然冒出一个本土才俊,否则在征途中会遇到很多发展瓶颈,导致功亏于魁。

因此,如果把曹孙刘加袁绍剔除出去,只保留余下势力,也很难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大部分连自己那块地都理不清楚。受制于内部整合力和军事扩张性,在遇到刘表、张鲁和马腾这样的势力时,就好比碰上顽固的暗礁,很难再进一步。

于是,大概率会变成4到5个长期共存的割据王国。之后的发展也许会变成:1、或许有1人能碰巧控制住汉献帝,以传统威名实现表面上的统一。但实质仍然是四方拥兵自重,一直要等到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出来,或者献帝的子孙出现一个好皇帝?

2、刘表、马腾这样的中等势力如果完成不了内部整合,多半会再次分裂。变成若干个小势力。然后又变成混战状态,接着在长期的战乱中,催生出一位不世出的英雄,接着再逐步扩大势力,将天下引入另一条道路上。

3、北方异族入侵。使得长江以北被踏顿或轲比能等捏合成一个统一的北方。然后汉族势力在长江以南苟延残喘并相互攻伐,直到出现一个能够统一南方的不世出英雄。这样,又回到汉匈二元态势,步入南北朝的河流之中……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