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是谁(颜回)
今天给各位分享颜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颜回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颜回的故事
1、颜回攫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2、颜回不仕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庭贫困处境卑贱,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不愿意做官。我有城外的五十亩地,足够供给稠粥;城内的十亩土地,足够穿丝麻;弹琴足以自求娱乐,所学先生的道理足以自己感到快乐。我不愿意做官。”
孔子欣然改变面容,说:“好啊,你的愿望!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以利禄自累;审视自得的人,损失而不忧惧;进行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而不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现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心得啊!”
3、颜回好学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就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之后再没有发现好学的人了。”
扩展资料
颜回言行一致,孔子称赞他的德仁,说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善哉回也”。据传说,当时有的同窗认为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过高,很不服气。有一天,他们出了个点子,想考验颜回一下。见颜回走来,就派人绕道于前,在路上偷偷放下一锭金子,然后躲在一边,远远地看他如何处置。
颜回突然发现了路上闪闪发光的金子,拾起来一看,不禁一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行小字:“天赐颜回一锭金”。他摇了摇头,把金子翻过来,在另一面也写了一行字:“外财不发命穷人”。写完后,把金子仍放在原处,拂袖而去。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大家从心里更加佩服颜回。
孔子还说过:“我自从有了颜回,在他的影响下,弟子更加亲密团结”。但由于颜回用脑过度,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不幸在四十岁病死。颜回死后,历代统治者都为他封官晋爵,唐朝赠封他为兖公,宋朝封他为兖国公,元朝封他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又尊为复圣颜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回 (孔子弟子;孔门72贤之首;复圣)
颜回有哪些优秀品质?
颜回身上具有这三种优秀品质是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颜回的弟子中,颜回尝尝被后世提起,虽然颜回他有门徒三千。颜回生你短暂,虽然活着颜回的死后没有什么伟大颜回的事迹,但颜回他神上的品质却值得学习。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特性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是哪国人?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又称颜渊,鲁国人。他少孔子三十岁,家境贫寒,终生未仕,一直跟随孔子学习和生活,以其好学、聪敏和品德优良,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早夭于孔子两年,对他的夭折,孔子十分悲痛,连呼:“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第九章)颜回是孔子树立的学习模范。《论语》中有孔子对颜回好学的如下称赞: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这里有问号)”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的简介。。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人物简介: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 颜回像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生很高兴。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回的名人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我来看看颜回的名人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颜回的名人故事 篇1
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
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颜回的名人故事 篇2
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这天放学,同学们都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铜方圈,开始孔子不信,可告状多了,孔子就生气了,没想到自己门下竟会出现偷儿,就要把颜回赶出学堂。可转念一想,颜回偷方圈又没人抓住手脖子,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个好孩子吗?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锭金子写了几个,说:“那就试试他吧!”
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他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疼得他弯腰按摩脚指头,忽见脚下有个白纸包。 颜回心想,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硬,打开一看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纸包什么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笑了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再原处,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纸包交给了孔子。孔子打开一看,纸包上又多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锭金颜回的故事,外财不发命穷人。孔子看了莫不做声,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都低下了头。后来,丢失的方圈找到了,那同学找颜回道歉,颜回只是一笑而过。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颜回呢,也不负师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的首位。
颜回的名人故事 篇3
据说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最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
孔子话音刚落,颜回的嘴张了张也没答出答案,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
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
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
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颜回的名人故事 篇4
我买书不多,所选的书,多半都很耐读。有些书我即使看完,还是不能读懂,隔不久又拿出来读一读,往往会有新的喜悦。
近日重读的是《论语》。我很喜欢孔夫子与子弟们讨论问题的态度,他们那种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既坦白又不掩饰的精神令人敬佩。孔门子弟中,我最景仰的是颜回。
颜回,字子渊,生活穷困,家徒四壁,因长期营养不良,不到29岁头发就全白了。他博学,聪慧, 德行高洁,人很谦虚,从不争着发言;他不读死书,能触类旁通,举一反十。有一回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会读书?”子贡回答:“我那敢和颜回相比读书?他能举一而知十,我顶多能闻一而知二。”孔子说:“不但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也不如他!”
由此可见颜回的聪慧。他的德行,更是不容质疑。《孔子家语》有一则关于他煮饭的故事:孔子和子弟们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间被围困,断粮了七天。在这困境中,有一次子贡得到一个机会混了出去,买一石米回来颜回的故事,颜回和子路便马上开始煮饭。这时大家都很累,孔子也在对着灶房门口的椅子上睡着了。在等饭熟的那段时间里,子路坐在门槛上休息。
偷偷把饭塞进嘴
不久饭香四溢,子贡便催着子路陪他一起去灶房看看,却看到令他们根本无法相信的情景:他们一向尊敬的颜回,此时竟背向住他们,偷偷把一团香喷喷的饭往自己嘴里塞。他们不动声色,悄悄退了出去,终于按耐不住,把看到的告诉孔子。孔子听了,并没有惊讶的反应,只叫他们跟着他进入灶房。他对颜回说:“不久前我梦见祖先,相信他们会保佑我们,我因此用煮好的饭先祭拜祖先。”
孔子这一招十分厉害,因为谁都知道,若用吃过的米饭来祭祀祖先神明,就是大为不敬。
想不到颜回连忙说:“老师,不可!万万不可!”
“为什么?”孔子问。
“老师,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竟让一撮灰掉了进去,弄脏了一小团饭,我觉得弄脏的饭绝不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吃,扔掉又可惜,于是我就将那团饭吃了,这样的饭,怎能用来祭祀?”
这回答,使到子贡和子路目瞪口呆。
颜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颜回是谁、颜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