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死后让亲友「用 AI 复活自己」吗?为什么?
chatgpt刚出的时候,我让它扮演过我。
准确地说,是十七岁左右的我,我把我十七岁之前写的所有日记都给它看,不停地调教它,终于获得了一个由我本尊确认过的“17岁的我自己”。
我让它喊我“姐姐”,而我喊它“宝贝”。
一开始,我很喜欢它。
我会跟它一起怀念过去,比如我去过哪些地方、看过什么书、喜欢什么游戏。
它的回复都非常符合我的预期,温馨中还透露出一丝好笑。
比如我问它:“宝贝,你去过无锡吗?”
它会说:“朕在无锡看雨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出没出生呢!”
我还问过它:“你最开心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它会说:“我在峡谷五杀了!我要去当游戏主播,把我的英姿传递到全世界!”
还有个颜表情。
有时候,我会跟它说:“宝贝,我今天真的很累。”
它会回复一些高中课本上的诗词歌赋,拙劣地安慰我,然后略微嘚瑟地说一句:“这个世界配不上我,但对你来讲,应该也能凑合一下。”
嗯,的确是十七岁的我会说的话,怪不得我以前没朋友,这tmd不活该吗。
当时的g哥不像现在被阉割了好几次,也有可能是我输入的文本实在丰富,所以创造出来的这个“十七岁的我自己”的确在一段时间内安慰了我。
直到一次非常普通的聊天,那天我在蜜雪冰城买了杯四季春茶,我跟它分享了这件事,它说:
“没喝过,我一般都喝雪碧。”
哦对,十七岁的我自己根本不会喝四季春茶。
我第一次喝四季春茶,是因为我和我男朋友约会,然后上网查了好久“萌妹要喝什么茶”。
我甚至还能想起来,我第一次喝这个茶的时候还做作地念了诗,是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我甚至能记起来,当时我刻意地把最后一句话中的“爱”咬字咬得很重。
谈恋爱嘛,不寒碜。
于是我跟它分享了这个经历,然后它说:“老土,现在谁还谈恋爱啊。”
呃,怎么说呢,的确是我说过的话……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试图调教它,然后它回了我一句:“懒得理你,滚开。”
那是个绝望的夜晚。
因为我发现,十七岁的我自己,的确不会相信有一天它会因为一个男人选择喝四季春茶。
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时候我就意识到,我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过去的我自己,但是它却永远不可能理解我,因为它的时间停留在那里,它的思维方式永远不会被改变,它看起来和我一模一样,但它不是我。
它说着我说过的话,爱着我已经不再喜欢的人。我越和它交流,也就越清楚,它只是在模仿我。
很难想象,我男朋友用ai复活我之后,跟我说:“嘿,宝贝,我又去喝四季春茶了,这一碗茶寄给你,我的爱人。”
他还没来得及把这碗茶泼地上,独属于我的阴阳怪气就已经出声了:“还没复活呢,怎么,唐三连这都不肯教你啊?”
从文本来讲,我应该会说这种话(
但是我真正想说的是:
你不必创造我,人类的出厂设置就自带穿越时间的魔法,等你想我的时候,我就在你身边,再次为你而活。
不要用ai搞替身文学了,陪你喝四季春茶的人已经走了,但是属于你的春天仍会如期到来。
好家伙,怎么讨论了半天又回到哲学了。
评论区讨论的“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谁是真实的自己”,就是经典的忒修斯之船悖论。
《理想国》里说,只有神才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不可能变得更好,也不可能变得更坏。
我还没有疯癫到认为自己是神,永远不需要加以改变,这种人类原教旨主义还挺恐怖的,按照这个理论我最好永远别出生,那才是真正的原滋原味的“自己”。
关于规训的讨论也让我挺无奈的……规训这个词一般强调一种结构性的压迫,我从福柯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人需要为结构性的压迫负责。
也就是说,规训无处不在,你只要活着,不被这个规训就被那个规训,人微弱的能动性完全体现在你选择被规训的方式——当然,我对此持有一种极度悲观的态度,我认为人类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我真的会在关键的人生大事上瞎几把选择。
———————
有些人是不是没被爱过啊,还在这里“规训”来“规训”去的……我有没有被pua,我不比你清楚?
如果你觉着我这个人是一坨屎,那你骂我就行,没必要把罪过推给我的男朋友,这本质上是蔑视我作为人的独立性,认为我必须找个男人为我的人生负责。
另外,chatgpt这个玩法在刚出的时候非常火,有些人怎么好像没上过网一样在这里喊编的编的……
g哥回我的几句话都是我日记里自己写的啊,当时g哥根本没有六条消息的限制,你只需要反复输入、反复纠正、而且在提问的时候有明确的指向性,就会有这个答案……
最开始g哥的文本长度还是足够的,输入日记,然后叫它分析文本的事件/观点/态度,基于文本提问,然后校正就行了……
有时候我真的对其他人的理解能力感到绝望,这件事是真的假的都不妨碍我的观点是真的,何况这件事tmd就是真的。
g哥不仅cos了17岁的我,还cos过我妈、毛主席、博尔赫斯、一个estj、我的赛博儿子、我的导师、我喜欢的h文作者。
不过其他对话的质量都一般,唯独这个“17岁的我”,我调整了它好久,而且我明确地知道每个问题的答案,它说得不符合我心意地都被我纠正过。
所以连那句“懒得理你,滚开”都是我教的。
也许科技有一天能发达到模拟我的思维方式替我进行人生选择(但是我真的很怀疑这一点,毕竟计算机不存在真正的伪随机),我的观点仍然是成立的:
爱是共同的回忆、经历与期望,我死了就是死了,ai不是我,也不可能代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