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宜将剩勇追穷寇

宜将剩勇追穷寇

原标题:宜将剩勇追穷寇(主题)

——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郎广围歼战(副题)

1949年初,国民党统治集团已江河日下,军事、政治、财政、外交濒临绝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党我军的革命事业蒸蒸日上,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各解放区已完全连成一片,华夏大地迎来蓬勃的春天。在中央军委周密擘画和精心部署下,我军以雷霆之势迅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取得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关键性的第一阶段胜利,先后解放芜湖、南京、镇江等重要城市。4月28日,从南京、镇江撤逃的国民党军队,一齐涌入安徽东部长兴、广德、郎溪一线以北地区,试图经此地逃退至杭州和上海。我军东、中两路大军在粟裕指挥下,采取东西对进、钳形夹击的战术,仅用2天时间围歼敌6万余人、俘敌8万余人。

着眼全局,筹划选择作战地区和目标。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进攻的决战阶段,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且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接连战败后,作战兵力削弱至150万,军中士气空前低落。1949年4月3日,中央军委批准由渡江战役总前委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共100万兵力编成东、中、西三路突击集团,于长江下游的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拥兵44万的汤恩伯集团,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境,夺取京、沪、杭,彻底摧毁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渡江战役之整体由渡江、歼敌、攻城等一系列关键任务构成,各部分有机联系、互为条件,其中任一行动的成败,都可能影响后续作战发展趋势,制约后续作战行动。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着眼全局,把歼灭敌人重兵集团与夺占城市、地方结合起来,力求尽可能减少战争的破坏,完整接收大城市,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1949年4月20日晚8时,作为中突击集团的第7、第9兵团先头部队顺利渡过长江,迅速占领沿江南岸的铜陵、顺安、繁昌等城镇。21日晚,由第二野战军组成的西突击集团,突破敌枞阳至湖口段江防;由第三野战军第8、第10兵团组成的东突击集团,突破敌张黄港至三江营段江防,先后登陆长江南岸并继续向纵深进击,战役第一阶段渡江任务顺利完成。

胜势虽然在我,但敌快速南逃,致使我歼灭敌有生力量的作战目的无法达成。粟裕认为,第一,逃窜之敌若进入杭州和上海,获得喘息时间,必将增加战役下一阶段的攻城难度,在野外歼敌与在城市歼敌,代价悬殊。第二,若敌人溃散为匪,占山为王,势必造成更大混乱,大大分散我兵力,因此必须采取东西合围战术,布设口袋阵,把敌人赶进口袋、集中歼灭。第三,宜兴、郎溪、广德、长兴一带属山区地形,是围歼大股敌人的理想战场,1945年的天目山战役就是在这一地区取得优异战果,创造了我军运动中歼灭敌有生力量的运动战范例。

果敢机断,力促作战进程衔接与递进。面对攻势如潮、猛打猛进的解放军部队,国民党一线守军抵抗微弱,二线兵力更为空虚。为逃脱主力部队被分割围歼的命运,保存实力以图在浙赣线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汤恩伯下令于4月22日下午全线撤退,芜湖以西的部队向浙赣线退却,芜湖以东、常州以西的部队向杭州退却,常州以东的部队向上海退却,留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于次日上午撤向广州、桂林等地。敌人加速逃撤,战场局面突变,若不加快作战进程迅速合围及时把口袋扎紧,无疑会给京沪杭战役全局带来压力与后患。

粟裕、张震于22日、23日、24日连续发出多道电令,命令中、东两突击集团加速东西对进形成合围,力促战役由渡江阶段向歼敌阶段递进,并针对当前形势对各部追击行动作出调整,令第9兵团除以第30军监视芜湖之敌待第二野战军接替外,其余各军沿南陵、青弋江、宣城、广德之线向长兴、吴兴疾进;第7兵团攻歼当面之敌后,迅速将攻击方向转至南陵以东宣城,在第9兵团右侧成梯次队形前进;第8兵团第35军、第34军警备南京、镇江、丹阳、金坛,第20军、第26军归第10兵团指挥,沿丹阳、金坛、溧阳之线疾速南下,尾追南京、镇江地区逃敌;第10兵团主力沿太湖西侧以吴兴、长兴为目标兼程急进,以求在吴兴、长兴与第9兵团会师,切断宁杭公路,断绝敌人退路。各追击部队接到命令后,坚决贯彻上级指示,不为小股敌人所阻惑,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优良作风,不分昼夜,风雨兼程。至27日夜,第9兵团与第10兵团于吴兴会师,将国民党军第4、第28、第45、第66、第51等军残部包围于郎溪县城以东、广德县城以北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范围内。

灵活用兵,全力推进战役阶段转换。在解放军平行追击、超越追击下,国民党军被压缩至郎溪、广德之间的山区,形成瓮中捉鳖之势。为更好协调各军围歼逃敌和早日解放杭州,第三野战军指挥部决定,由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统一指挥,以第9、第10兵团为主力全歼被围之敌,第7兵团以最快速度向杭州进击,抢占钱塘江大桥。

第9兵团以多路向心突击、钳行夹击、猛插猛打的战法实施围歼,具体部署是:第8兵团第24军由广德县城及以东地区向北攻击,第25军由郎溪县城、钟桥(郎溪县城以北)地区向东攻击;第9兵团第20军由梅渚、杜渚(溧阳县城以南)地区向南攻击,第30军由广德县城以西地区向北攻击,第33军由天平桥(广德县城以东)地区向北攻击;第10兵团第28军由吴兴县城向西攻击,第31军由夹浦(长兴县城东北)、小浦(长兴县城西北)地区向南攻击;第7兵团第23军在归建途中由砖桥、白岘(长兴县城西北)向南攻击。国民党军虽然借助武器装备优势组织抵抗,但部队处于混乱状态,经过28日一天战斗,逃敌大部被歼灭,残部向东溃退至广德县城以东独山镇、界牌地区。至29日下午激战结束,歼灭国民党军5个军大部共计6万余人,俘敌8万余人。至此,郎广围歼战宣告胜利。

郎广围歼战是渡江战役中十分重要的局部战役,也是解放战争后期大进军阶段的一次大捷。此战持续时间短、作战进程快,解放军指战员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关键战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英雄气概,发扬“跑得、打得、饿得”的勇猛顽强作风,实施快追、快截、快堵的战法最终获得大胜,为继续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有利条件。(王凤春 李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