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没有了林正英“道长”,僵尸片怎能有当年的味道呢

先给大家讲两件让小嗨印象深刻的小事吧。

我问:你是不是“串台”了?

有位小伙伴纠正道:“老师”这个称呼不恰当,戏里戏外我们都应该尊称他一声“道长”。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今天小嗨要回顾哪部电影了吧?

——《僵尸先生》。

故事的主人公,是身为茅山道士的九叔。

他凭借一身捉鬼除恶的本领,在当地享有盛名。

九叔还有两个徒弟。

一个名叫秋生,贫嘴捣蛋、爱耍小聪明,但身手敏捷,关键时刻是九叔的得力助手。

另一个名叫文才,胆小好色、不学无术,但朴实善良,骨子里不失正义。

话说当地的乡绅任老爷在当年葬父时受风水先生嘱咐,二十年后必须起棺迁葬。

如今期限已到,他便请来九叔操办此事。

没想到开棺后发现,时隔二十年,尸体竟丝毫没有腐化。

九叔觉得事有蹊跷,建议就地火葬,奈何任老爷坚决反对,只好先将尸体运回义庄。

为了防止尸体变成僵尸出来害人,九叔吩咐秋生和文才用墨斗在棺材表面弹满墨线。

两人虽然照做,但却偏偏忘记在棺底弹线。

果不其然,僵尸破棺而出,杀死了任老爷。

废柴警官阿威又误将九叔当成杀人凶手,捉拿归案。

九叔担心到了晚上任老爷尸毒入体发生尸变,于是赶紧命徒弟们兵分两路。

秋生带上“纸笔墨刀剑”来警局对付僵尸。

文才则负责保护任老爷的女儿婷婷……

这部上映于1985年的《僵尸先生》,在国内外主流评分网站上的分数都很高。

国内豆瓣8.2分,国外IMDb7.5分。

不过,该片当年在上映前并不怎么被看好,因为它的制作成本高达850万。

对于当时奉行低成本的香港电影市场来说,这一数字已经相当惊人。

制片人洪金宝和嘉禾电影公司的老板何冠昌预测,本片的票房最多600万,要亏损200多万。

然而,惊喜往往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影片公映后反响斐然,最终在香港地区取得了高达2000万的票房成绩。

原本担惊受怕、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就此结束的导演刘观伟,反而跻身一线。

林正英“道长”也被广大影迷誉为香港僵尸片的“开山祖师”。

自此,香港僵尸片的“黄金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6年至1991年,港台地区拍摄的同类型电影超过100部,占据了20世纪80、90年代香港电影市场的很大份额。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僵尸先生》开了一个好头。

在恐怖元素的基础上,融合了功夫、喜剧等多种元素。

此举无疑打破了传统恐怖片的固定模式,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享受。

恐怖与搞笑均佳的效果,让人在瑟瑟发抖的同时开怀大笑、啧啧称奇。

既紧张又松弛的观感,简直可以用过瘾来形容。

而且本片几乎成为了一个“模板”。

一位师傅、两个徒弟,以及身着清朝官服的僵尸,就此成为了香港僵尸片的标配。

只是这头起得实在太好,致使后来的同类型作品很难摆脱它的框架。

作品虽多,但没有一部能够臻至《僵尸先生》的辉煌成绩。

正应了那句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可惜的是,现在再看这部电影,留下的却只有难以释怀的遗憾。

此话怎讲呢?

正所谓“盛极必衰”。

随着林正英、许冠英两位老师的先后离世,这股来势汹汹的“僵尸热潮”迅速退去。

曾经红极一时的香港僵尸片,从此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一去不返。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欧美丧尸片和日韩恐怖片上。

身披黄袍、手持木剑的茅山道士,青面獠牙、刀枪不入的可怖僵尸,则被我们埋在了内心深处。

小嗨时常在想,那样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怎么就悄无声息地没落了呢?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欣赏水平变高,不再喜欢僵尸片了吗?

显然不是。

直到我看到了另一部电影,这个疑问迎刃而解。

该片简直是对于那个“黄金时代”的致敬、怀念和哀悼。

不过不难发现,不管从形式、架构上来看,还是从故事本身来看,它都与传统僵尸片大相径庭。

导演麦浚龙利用了一个绝非传统僵尸片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愫。

同时也向观众透露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可能已经没有人能拍出来传统僵尸片了。

即便拍出来,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你看,近些年来打着致敬旗号的僵尸片不在少数,可大多都不能得到认可。

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自私点说,没有了林正英“道长”,僵尸片怎能有当年的味道呢?

没错,时代总会在发展过程中淘汰掉一部分文化,不管它此前有多辉煌。

这没什么不甘心的。

真正让人不甘心的,只有两个字:遗忘。

正如麦浚龙在《僵尸》里所表达得那样,香港僵尸片、老牌僵尸片演员,都在逐渐被人遗忘。

对于我们来说,这无关紧要,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种恐惧。

一种“曾经被需要,如今被淘汰”的恐惧。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铭记。

或者对天问上一句。

僵尸道长,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