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贺怡:毛泽娟爱妻、贺子珍妹、儿子贺麓成为新中国导弹专家

1949年11月21日夜,在泰和县澄江镇桥头村的某村民家,一众村民正围在一起商量为解放军捐赠物资的事情。

忽然,他们听见远处传来了“救命”的呼喊声,大家赶紧跑过去,到了地方他们都被眼前这一幕震惊了。

只见,一辆中型的吉普车侧翻在地,车身严重变形,车内物品散落一地,车下压着人,正在求救。

大家见状,赶忙上前搭救。

人多力量大,很快,吉普车内的被困者被相继救出。车内共六人,两死三伤,而司机早已畏惧潜逃。

当场去世的除了一位青年男子外,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她的胸和脚被紧紧卡住,已经没有了呼吸。

而这位因车祸骤然离世的中年女子,就是时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贺怡。

很多人对贺怡知之甚少,但其实她出身于革命世家,她的姐姐是贺子珍,她的丈夫则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

她为何要火急火燎地连夜赶路?这一切都要从她早年的一个承诺说起。

贺怡:毛泽覃爱妻,贺子珍妹妹,儿子贺麓成为新中国导弹专家

出身不凡,暗藏火种

1911年,贺怡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黄竹岭村。父亲贺焕文是清末秀才,颇有一身傲骨,常为村里的百姓写诉状,为此还得罪了官府。

贺怡在家中五个孩子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哥哥贺敏学,姐姐贺子珍。

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贺家姐妹一开始并不能像哥哥一样,正大光明的去学堂念书,求知若渴的她们,就偷偷躲在学堂周围,听教书先生讲课。

后期思想逐渐开放,其父见有女子接受教育,果断地把姐妹俩送到学堂学知识。

展开全文

接受到新思想教育的贺怡,对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日趋不满。

“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工农革命的浪潮,除旧立新迫在眉睫,贺怡的家乡因保守落后的观念根深蒂固,革命也频频止步不前。

1926年15岁的贺怡就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她不愿看到广大的女性同胞在封建思想的残害下就此沉沦,为此她成立了一支名为“十姑娘”的演讲队,在各地进行演讲。

一石激起千层浪,贺怡也因此声名鹊起。

1927年5月,为了点燃心中革命的火种,贺怡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共产党的队伍中。

随后她又跟随哥哥姐姐的步伐,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革命的浪潮中。

随后,她被调任前往至中共赣西特委工作,在这里她也邂逅了属于自己的缘分。

一纸婚姻,两处飘零

由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期受到敌军的滋扰,毛泽东当即下令,只留守一小部分红军驻扎此地,其余部队全部由他和朱德将军带领攻击赣西和赣南。

1929年初,贺怡在赣西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姐姐与姐夫。

贺怡:毛泽覃爱妻,贺子珍妹妹,儿子贺麓成为新中国导弹专家

可战争年代,总是聚少离多。姐妹俩纵使有说不完的话,也不得不挥泪话别。临行前,党组织决定派贺怡来照顾因伤掉队的毛泽覃同志。

姐姐把她悄悄拉到一边说:“泽覃是姐夫的小弟,是一位年轻的,有才的红军干部,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初次见到这位红军干部时,毛泽覃眉宇间英气逼人的模样就让贺怡羞红了脸。

毛泽覃受伤期间,贺怡在一旁悉心照料。当时条件艰苦,找不到什么东西补充营养,她就想尽办法到山里摘些野蘑菇,到河里抓些小鱼小虾。

在与贺怡的闲谈中,毛泽覃提到了自己的两任妻子,因为革命,如今大家都散落各地,甚至失去了联系。

听着毛泽覃伤感的话语,恍惚间,贺怡想到了自己的未婚夫刘士奇。

刘士奇为人古板老实,深得贺怡父母的喜爱。贺怡虽然思想进步,奈何多重势力的压迫,无奈之下,只能与刘士奇完婚。

她在自传中曾这样写道:“1929年4月,我在父母的支配下和刘士奇结婚,婚后生活并不愉快。”

然而,婚后没多久,在中共赣西特委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上,刘士奇因犯了错误被严厉批判。不仅他自己被撤免了特务书记一职,连同贺怡也被暂停工作。

临别前,刘士奇递给贺怡一纸离婚书,上面有他藏了已久的话:“我知道你跟我结婚是不情愿的,让你受委屈了,我们还是分手吧,免得连累你。”

谁知,赣西一别,竟是今生永别,刘士奇后来不幸牺牲。

在得知刘士奇牺牲的消息后,出于夫妻情分,贺怡还是留下了眼泪,此后她只能带着幼子独自生活。

革命年代,个人婚姻想要圆满,着实不容易,因为经历相似,毛泽覃和贺怡之间又多了一份理解。

毛泽覃伤势恢复后,又重新踏上革命路途,二人就此离别。

后来,组织在为贺怡平反后,指派她到江西担任特委委员的职务,而当时的特委书记正是毛泽覃。

其实,赣西惜别后,两人心中仍对彼此念念不忘。这一次,组织上的的安排,更是让他们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贺怡:毛泽覃爱妻,贺子珍妹妹,儿子贺麓成为新中国导弹专家

最先捅破窗户纸的人是毛泽覃。

然而,面对毛泽覃的大胆表白,贺怡却迟疑了。她担心自己仍有一子,毛泽覃会因此介意。

但毛泽覃却真诚地说:“这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无论谁都有抚养的责任,况且我也结过婚啊。”

听到这话,贺怡便不再心存顾虑。1931年7月20日,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贺怡本以为这段婚姻可以安度余生,谁曾想天意弄人。

1934年末,毛泽覃接到命令,带领部队转战闽赣边界。

事出紧急,贺怡在船头话别丈夫:“泽覃,今后一定保重啊。”

看着飘然远走的小船,贺怡的心充满了担忧,但革命重任在身,哪里有个人的儿女情长。

在赣州做地下工作时,贺怡无时无刻都在担心丈夫的安危,她祈祷着丈夫可以平安归来。

哪知天不遂人愿,不久后,执委委员王贤选带来了噩耗:“贺怡同志,今天下午,陈毅同志派人带了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贺怡心中一惊,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毛师长,在战斗中,牺牲了。”

听到这个噩耗后,贺怡当即昏晕过去。

再度醒来时,贺怡悲痛欲绝,她痛恨老天的不公,抱着尚在襁褓的孩子失声痛哭起来。

毛泽覃对她而言,不仅是统一战线的战友,更是与自己患难与共,心心相惜的丈夫。

无奈战争年代,失去至亲是每个革命战士都必须过的一道难关。

眼泪过后,贺怡明白,她绝不能就此消沉。

贺怡:毛泽覃爱妻,贺子珍妹妹,儿子贺麓成为新中国导弹专家

身陷囹圄,情比金坚

丈夫的牺牲带给贺怡的虽是无尽的痛苦,但也成为她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1940年6月,贺怡在广东韶关不幸被敌人逮捕。

在监狱中,贺怡遭受了种种酷刑。敌人用尽手段,软硬兼施,想从贺怡嘴里套出一点情报。

虽是女儿身,心却是钢铁心。

纵然敌人使出浑身解数,贺怡始终保持沉默。

为了坚定自己死守秘密的决心,贺怡趁敌人不注意,将自己身上带的金戒指吞下,准备以死明志,断了敌人获取情报的念头。

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正是那枚金戒指,保住了贺怡的命。

监狱外,周恩来为营救贺怡四处奔走。他和顾祝进行谈判,最后,用一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交换出了奄奄一息的贺怡。

虽然万幸保住一命,但贺怡体内的戒指必须尽快取出,否则还是会危及生命。

手术同意书最后由姐夫毛泽东亲自签字。

贺怡:毛泽覃爱妻,贺子珍妹妹,儿子贺麓成为新中国导弹专家

术后的贺怡身体十分虚弱,但她只是稍作休息,就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战斗中。

虽然高强度的工作已经占据了贺怡的全部生活,但多年来,她心中一直有个心结未解,就是惦念着在战乱中不幸失联的侄子----毛毛。

毛毛是贺子珍与毛泽东的第二个孩子,对于这个孩子,夫妇俩甚为喜爱。可当时在红军长征的恶劣条件下,组织不允许携带孩子,姐姐就把毛毛托付到妹妹手中。

贺怡当时的工作正处“白色地区”,为了保护毛毛的安危,再三思虑后贺怡把他安顿在一位老乡的家中。谁料,恰逢当时战乱频发,毛毛就此失联。

毛毛的下落一直牵挂着贺怡的心。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接到江西吉安地委的电话,说毛毛有线索了。贺怡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动身前往江西。

谁知一去,便再也没有了音讯。

贺怡:毛泽覃爱妻,贺子珍妹妹,儿子贺麓成为新中国导弹专家

风萧萧兮河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出发前往江西的路上,贺怡的脸上透着藏不住的喜悦。她心想:要是现在立马就能把毛毛送到姐姐和毛主席的面前,该有多好啊!

可谁知,最后也只是空欢喜一场。贺怡寻遍各处,都没有毛毛的下落。

无奈一行人只能驱车返回。在回程途中,天色渐晚,再加上泰和一带山路崎岖,大家劝贺怡休息一晚再上路,可贺怡仍然坚持尽早返回。

结果在回程途中,不幸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当贺怡去世的消息传到党中央时,毛主席沉默良久。

万幸的是,在这场车祸中,贺怡与毛泽覃的儿子贺麓成捡回一条命。

随后,贺麓成在姨妈贺子珍的抚养下长大成人。

1958年初,贺麓成跟随钱学森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导弹,成为我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

左一为贺麓成

贺氏一门,风骨长存。

贺怡的灵柩也随之迁往井冈山,与哥哥贺敏学长眠在一起。

英雄功德昭百世,烈士芳名耿千秋。这是贺怡墓碑上的一幅挽联,与青葱翠绿的松柏辉映在一起,显得格外端庄。

回望贺怡这短暂的一生,38度春秋,全部献给了无上光荣的革命事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贺氏家族是有使命在肩的。

为了给国家奔一个光明灿烂的前程,无数贺氏家族的成员前赴后继。

而贺怡,热情又勇敢,乐观又顽强。

纵使把自己置身在顽石之下,也能挤破头开出嫩绿的枝芽。

有人说:毛毛的丢失贺怡难辞其咎。可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时局下,或许把毛毛留在身边才是最大的危险。

至情至性的贺怡,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也选择把自己身后的那群人保护好,只可惜她没有保护好自己,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8岁这年,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贺怡一定会为新中国的建设继续奋斗着,并作出更大的贡献,只可惜命运弄人啊。

但不管如何,贺怡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小王不慌

责编|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