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汉元年10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咸阳攻入咸阳,希望刘邦能长期占领

汉元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咸阳。攻入咸阳的刘邦为了能够长期占据秦地,派兵把函谷关关口给封锁起来,不让别的诸侯进入。

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关口的时候,发现刘邦趁着他和秦军纠缠,已经快他一步平定了关中。面对刘邦趁人之危的行为,项羽瞬间变得特别气愤。

但,更加令项羽气愤的还在后头。

刘邦竟然将函谷关关口给封锁起来,不让他进入。项羽一怒之下派黥布攻破了函谷关,在咸阳城东处驻扎下来,打算休整兵马,攻打刘邦这个不义之徒。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时刘邦跟项羽的兵力对比相当悬殊,项羽拥有四十万精兵,而刘邦仅拥有十万兵马,如果项羽当时杀过去,就算有十个韩信都无济于事,那么刘邦是如何化解危机的呢?

就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当晚,项羽的长辈项伯赶往了刘邦的营中去见张良,希望这个救过自己性命的恩人,能够和自己一同离开保命。

但这时的张良却说:“我是替代韩王保护沛公的,现如今在这种生死关头,我如果离沛公而去,那我岂不是特别不讲义气。”说完话,张良立刻叫人把项伯拖住,自己亲自去找刘邦。

到刘邦营中的张良对刘邦说:“项羽的四十万大军马上就要杀过来了,你打算怎么办?”

刘邦反过来问张良:“现如今我到底该怎么办?”

张良问刘邦:“你是想真的背叛项羽吗?”

刘邦对张良说:“都是那些无知的小人怂恿我封了函谷关关口,我以为我这样就能够长期占据秦地了”

张良对刘邦说:“你觉得你能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稍微思索了一会儿后,回答张良:“我觉得应该是打不过,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

张良对刘邦说:“我先去告诉项伯,说你没有二心”

话说到这里,刘邦觉得有点问题,问张良:“你是怎么认识项伯的呢?”

张良对刘邦说:“当时在秦朝的时候,项伯杀了人,是我帮他免了罪,所以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项伯才会跑来告诉我”

这时,聪明的无赖刘邦已经想到了一个大概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询问张良,“你跟项伯相比,谁的年纪更大?”

张良回答刘邦:“项伯的年纪比我的大”

刘邦跟张良说:“那你赶快去把他请进来,我要把他供起来,当成兄长一样。”听完刘邦的话,张良出去把项伯请了进来。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展开全文

刘邦一见到项伯,像小迷弟见到偶像一样,立刻凑到前面去敬酒,边说话边扶项伯坐下,一边喝酒一边唠嗑。

刘邦跟项伯解释:“我之所以把函谷关关口封锁起来,是因为自己已经将函谷关内的所有财物都查封了起来,等待项将军的到来。而且就以我的胆量,哪里敢造反啊!”

在酒席之间,刘邦为了攀上项伯的高枝,跟项伯来了个口头结亲,直接成为亲家。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酒席过后,项伯对刘邦说:“你明天一定要来跟项羽道歉,知道了吗?”

刘邦回答项伯:“好的,好的”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了刘邦营中,回到项羽的营中,替刘邦解围,带着一点责怪的口气,跟项羽说,“如果不是人家刘邦攻破关中,你怎么能够轻易的进关呢?人家立了大功,可你现在又要攻打人家,这是不符合道德常理的,你应该好好的招待他。”面对自己长辈的指责,项羽非常深刻的认清了自己的错误,决定不攻打刘邦。刘邦就此逃过一劫。

这是记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充分的体现出刘邦的头脑。在生死关头,卑躬屈膝,跪舔项伯,虽然堂堂汉王丢了面子,但是面子事小,性命事大,有了性命才能与项羽争夺天下,才能成为最终的英雄!

身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关于为人处事的事情,记载的非常多。能够悟得通的话,在生活上能够给人造成便捷,就像唐太宗说的那句话一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历史上那些人犯过的错误,来警戒自己,使自己不再重蹈覆辙。

《史记》中所记载的一些事情,不是现如今所谓的毒鸡汤,每一件事情都是残酷的现实,而这些残酷的现实,人们又不得不面对!所以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史记》这本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

如果读文言文的话,可能会觉得费力,现如今白话文翻译版的一套《史记》只需要79块钱,平均一本十几块钱,较为实惠。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史记 文白对照